[1] |
刘志培, 欧阳友香, 周军, 周明, 张泽志. 种植密度对虎杖种苗生长发育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8): 107-109. |
[2] |
莫申萍, 蒙小寒, 许艺馨, 梁虹, 谭孟详. 贵港市近60年早稻种植高温热害发生规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7): 40-46. |
[3] |
陈风雷, 孟德玉, 王洪军, 李彩虹. 不同树种林下套种黄精种植技术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7): 77-79. |
[4] |
李琳玲, 张国际, 郭杰, 肖贤, 程水源, 程华.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5-14. |
[5] |
舒中兵, 李辉, 段明禹, 宋成孝, 陈浪, 毕世敏. 不同种植密度对玉米新中玉801、京农科728灌浆特性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20-22. |
[6] |
方泽波, 夏卫生, 朱捍华, 刘瑞. 农村种植业结构调整的现实困境及路径选择——以湖南省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4): 13-18. |
[7] |
张华崇, 闫振华, 赵树琪, 黄晓莉, 戴宝生, 李蔚. 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冈棉10号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 14-16. |
[8] |
余长平, 周华平, 叶青松, 肖能武, 肖丽丽, 刘永忠, 秦光明. 玉米华玉11丰产、稳产、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9): 15-19. |
[9] |
李萍, 曹鹏, 江颂颂, 张建设, 曹凑贵. 湖北省旱稻种植现状及其发展前景[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8): 17-20. |
[10] |
施满容, 罗义发. 不同栽培模式对金线莲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5): 96-100. |
[11] |
段保权, 陈波, 张俊华, 谭庆锋, 杨泽富. 不同种植密度和施氮量对鄂麦195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4): 21-24. |
[12] |
李德辉, 李宪碧, 张宝成. 种植年限对洛党参叶和根部分性状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3): 108-110. |
[13] |
杨艳斌, 巴四合, 徐华艳, 孙琛. 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总结[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3): 21-24. |
[14] |
沈学善, 屈会娟,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3): 25-28. |
[15] |
周雨亭, 田贵生, 游江峰, 吴海亚, 陈妍, 游绍阳. 绿肥油菜施肥效应及适宜肥料用量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24): 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