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全部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适宜湖北种植的荃优系列优质中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许晖, 李春凤, 徐正猛, 史方春, 谢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22): 34-3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2.007
    摘要2356)      PDF (1590KB)(5690)   
    分析了2020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湖北生态区(武陵山区除外)作一季中稻种植的荃优系列优质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适宜优质水稻品种共12个,从品种选育主体来看,以企业参与选育的品种为主;荃优系列优质杂交组合品种普遍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但有效穗数一般,在单位产量中以单穗产量贡献较大;荃优系列优质杂交组合可以选配出米质优良、抗稻瘟病的品种,但选育抗白叶枯病、抗褐飞虱的品种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基于SFIC模型分析
    吴雅飞, 张元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7): 197-20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7.037
    摘要658)      PDF (1839KB)(1984)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 张国际, 郭杰, 肖贤, 程水源,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6): 5-1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6.001
    摘要811)      PDF (2737KB)(1896)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文献的整理,在阐述植物在对环境硒循环代谢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近年来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积累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策略的启示,以期为合理利用环境硒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植物硒生物强化功能,提高富硒农业产业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肉桂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
    曾格格, 刘毅, 刘天琪, 黄振阳, 丁晨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13-11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0
    摘要446)      PDF (4594KB)(1882)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Radix)-肉桂(Cinnamomi cortex)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当归、肉桂混合物挥发性成分,再通过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点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R 3.6.1软件中的Clsuter Profiler程序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从当归-肉桂药对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0.53%。并从中筛选得到33个活性化合物、35个关键靶点、1 296个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表明,当归-肉桂药对可能通过β-石竹烯、α-律草烯、α-蒎烯等活性成分及TNF、IL-6、IL-1β等关键靶点来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协同发挥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维度构建与推进策略
    周红素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 117-12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3
    摘要712)      PDF (1570KB)(173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下农村社区面临的风险具有复合性、不确定性、联动性等特征,显示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存在一定脆弱性。韧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倡导理念与模式,韧性社区能够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有效减缓冲击,维持或恢复特定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应、重组和学习改变,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增强自身韧性建设,更好地应对未知风险。构建包括制度韧性、过程韧性、能力韧性、文化韧性、社会资本韧性5个维度的农村韧性社区建设重点与框架,分析其概念及相互关系,其中制度韧性提供保障、过程韧性扮演保护角色、能力韧性构成基础、社会资本韧性搭建平台、文化韧性充当纽带。提出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的推进策略,认为应该完善制度安排及应急融合、重视过程冗余性及全周期管理、提升社区硬件韧性及人员应变能力、营造韧性文化及互助氛围、培育社会资本及搭建服务平台,以提升公共危机中农村社区风险应对能力,增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的适应性、学习性、创新性和韧性,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原花青素的研究进展
    刘玟君, 李金洲, 陈子隽, 黄周艳, 陈勇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4): 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4.001
    摘要1040)      PDF (1567KB)(1730)   
    原花青素已广泛应用于药品、保健品、化妆品等各领域,主要总结归纳了原花青素的提取工艺、分离纯化技术、含量测定方法以及药理活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为原花青素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分布现状考察
    戢小梅, 王爱新, 方林川, 李长林, 许林, 杨守坤, 刘宪葆, 钟兰, 刘义满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2): 111-11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2.020
    摘要1699)      PDF (1519KB)(1702)   
    对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分布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分布特点、传播途径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及上海四省一市均有福寿螺分布,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水沟、水生植物种植地块、河流、湖泊已成为福寿螺的重要入侵场所;福寿螺以人为引种、水生植物引种带入和自然扩散等3种途径入侵长江下游地区,其中,水生植物带入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入侵方式。介绍了福寿螺主要防治策略,提出应加强水生植物引种检疫,防止福寿螺伴随传播,并加强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王亚平, 余维维, 秦梦茹, 杨勇, 金德俊, 饶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5): 9-1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5.002
    摘要666)      PDF (1326KB)(1641)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效广谱抗细菌活性,还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由于其不同于抗生素的杀菌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及交叉抗性作用,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在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结合当今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对抗菌肽的来源、分类、结构、抗菌机理、开发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云南省近13年NDVI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动因子分析
    李亚强, 陈成, 杨栋淏, 辛京达, 刀剑, 王建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0): 45-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0.009
    摘要449)      PDF (5281KB)(1637)   
    为探究影响NDVI植被覆盖变化的多重因素,选取MODIS13Q1数据集利用均值法合成云南省13年的NDVI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并且NDVI年均值通过变异系数CV的稳定性检验。2006—2018年云南省的NDVI年均值为0.641,平均增长速率为0.002 26/10年;4季的NDVI值中只有夏季呈现负相关趋势,波动范围明显;在13年的NDVI月均值中,NDVI在6—7月达到最低。将NDVI和 DEM及气象因子分析后结果表明,NDVI在<3 000 m的占比最大为91.51%,此区域植被覆盖最好。NDVI在10°~15°区域占比达到最大,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NDVI是先上升后下降。NDVI在北坡占比最大,其余各坡占比基本无差异,植被生长状态较好。NDVI与气温在海拔上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NDVI在坡度、坡向方面主要受降水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
    杨德, 薛淑静, 卢琪, 陈晓春, 李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1): 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1.001
    摘要1007)      PDF (1650KB)(1634)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GEE的湖北省近30年湖泊及其岸线演变分析
    廖文秀, 陈奕云, 赵曦, 温旭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0): 46-5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0.009
    摘要909)      PDF (9511KB)(1608)   
    借助遥感数据处理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结合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JavaScript编程,对1990—2019年湖北省大中型湖泊进行快速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湖泊岸线提取、形态指标计算与湖泊演变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湖北省湖泊面积共减少361.64 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耕地和水塘是湖泊转入和转出的主要土地类型;岸线长度波动变化,共减少2 406.77 km,岸线发育系数均值和分形维数变化不明显;岸线发育系数值接近的湖泊,其岸线周边环境相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桑叶的化学成分及开发利用进展
    张倩, 张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15): 16-1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5.003
    摘要947)      PDF (1535KB)(1559)   
    综述了近几年有关桑叶化学成分和开发利用的研究进展。主要介绍了桑叶中的黄酮及黄酮苷类、多酚、多糖、生物碱类、甾醇类、挥发油、氨基酸及维生素等活性成分,桑叶的药理功能如降血脂、降血糖、抗衰老、抗病毒、抗肿瘤等。并对桑叶制品的开发利用情况进行了总结。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解淀粉芽孢杆菌对植物土传病害的作用机制
    陆景倩, 郎剑锋, 杨秋侠, 石明旺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2): 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2.001
    摘要777)      PDF (1561KB)(1552)   
    土传病害已成为限制中国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要原因,随着人们对于食品安全和环境保护的重视,生物防治已成为当前国内外防治土传病害的研究热点。解淀粉芽孢杆菌是一种具有广谱抗真菌、细菌活性的生防菌,对植物土传病害有抑制作用。从拮抗作用、促生作用、竞争作用和诱导抗性方面对解淀粉芽孢杆菌的生防机制进行综述,并阐述了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曾博威, 刘吉春, 刘思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22): 207-21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2.043
    摘要1348)      PDF (2190KB)(1533)   
    通过实证性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振兴模式存在青年配比不敷、农业色彩过重、后续发展乏力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冲突等缺陷,提出了思想振兴先导、智力振兴助力、文化振兴交融、资本入局支撑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云南省核桃果实病害调查及真菌病原形态鉴定
    张知晓, 季梅, 户连荣, 刘凌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0): 91-9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0.020
    摘要517)      PDF (3583KB)(1486)   
    在云南省10个核桃主产区开展了核桃果实病害调查,对所采集的病果标本进行了切片观察及鉴定。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几个核桃主产区中,大理市和楚雄市病害发生较普遍;核桃果实病害以炭疽病、果腐病、枯果病和黑斑病为主;果实病原菌隶属于17属17种,其中,盘长孢状刺盘孢、壳梭孢属之一种、葡萄座腔菌、广布拟盘多毛孢4种真菌出现率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入侵性研究
    刘强, 张颖, 钟才荣, 杨勇, 李冬琳, 张世杰, 张静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 (21): 60-6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1.012
    摘要755)      PDF (1917KB)(1468)   
    针对红树林湿地管理者和研究者中存在的对中国引入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 C. F. Gaertn.)是否具有入侵性的矛盾看法,对海南岛分布的拉关木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综述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拉关木在海南岛和华南地区的海岸湿地上生长良好,其植株生长旺盛,繁殖力强,并已自然扩散侵入海南乡土红树植物群落,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提出对拉关木的潜在入侵性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为拉关木与海南乡土红树植物的种间竞争机制,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群落及其演替趋势的影响;拉关木繁殖体的自然扩散机制;拉关木种群遗传分化与环境适应机制,以期增进对拉关木潜在入侵性及其对海南乡土红树植物多样性潜在威胁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枸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邹新, 产柳佳, 易冰, 丁世磊, 裴栋, 魏鉴滕, 赵立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20-13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1
    摘要1077)      PDF (2773KB)(1406)   
    随着对传统中药枸杞(Lycium chinense)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含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其他类化学成分。枸杞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扩展,拥有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神经保护活性、抗炎、退热、降血糖及其他药理作用等。对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枸杞价值挖掘、资源开发进一步扩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三角梅属研究进展
    杜学林, 刘悦明, 伍青, 黄子锋, 余铭杰, 王凤兰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 12-1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1.002
    摘要787)      PDF (1576KB)(1359)   
    三角梅(Bougainvillea)以其苞片色彩丰富鲜艳、花期长和耐干旱、易种养等特点而深受喜爱,被广泛应用在城市园林绿化。然而其存在高度不育、结实率低,不耐寒、易受水涝影响,系统分类研究相对落后等问题,就上述问题对三角梅的分类、育种及繁殖、花粉活力、花期调控、抗性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可为中国在相关方面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计算机视觉技术的水稻病害图像识别研究进展
    李辉, 罗敏, 岳佳欣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4): 9-1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4.002
    摘要1150)      PDF (1585KB)(1325)   
    从病害图像采集、图像处理、特征提取、分类识别4个方面对水稻常见病害的识别方法和技术进行了综述研究,分析了一些典型方法的基本原理、关键技术、实现方法和应用效果,总结了该领域现有研究存在的问题与不足,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和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采用计算机视觉技术对农作物病虫害进行识别,具有无损、快速、实时、准确等特点,对于加速农业现代化建设、提高生产效率有重要影响。随着移动通信技术、大数据、物联网、人工智能、遥感技术的高速发展,通用性广、稳定性强、精确度高、实时性强的自然环境下大面积农作物病虫害图像智能识别与防治、病虫害海量数据标准化处理是农作物病虫害识别未来的重要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农村金融服务创新路径研究
    潘登, 张贝宇, 张允慧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19): 153-15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9.032
    摘要657)      PDF (1385KB)(1318)   
    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是金融回归本源、支持经济增长和减贫的必然要求。充分考虑乡村发展的深刻变化,采取更加有针对性的措施,提升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水平,是乡村产业现代化的内在要求。从实践的层面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还存在许多问题,面临众多挑战,需要选择合适的策略,优化金融服务乡村产业振兴的路径。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