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三年内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肉桂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
    曾格格, 刘毅, 刘天琪, 黄振阳, 丁晨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13-11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0
    摘要446)      PDF (4594KB)(1888)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Radix)-肉桂(Cinnamomi cortex)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当归、肉桂混合物挥发性成分,再通过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点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R 3.6.1软件中的Clsuter Profiler程序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从当归-肉桂药对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0.53%。并从中筛选得到33个活性化合物、35个关键靶点、1 296个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表明,当归-肉桂药对可能通过β-石竹烯、α-律草烯、α-蒎烯等活性成分及TNF、IL-6、IL-1β等关键靶点来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协同发挥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云南省近13年NDVI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动因子分析
    李亚强, 陈成, 杨栋淏, 辛京达, 刀剑, 王建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0): 45-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0.009
    摘要449)      PDF (5281KB)(1638)   
    为探究影响NDVI植被覆盖变化的多重因素,选取MODIS13Q1数据集利用均值法合成云南省13年的NDVI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并且NDVI年均值通过变异系数CV的稳定性检验。2006—2018年云南省的NDVI年均值为0.641,平均增长速率为0.002 26/10年;4季的NDVI值中只有夏季呈现负相关趋势,波动范围明显;在13年的NDVI月均值中,NDVI在6—7月达到最低。将NDVI和 DEM及气象因子分析后结果表明,NDVI在<3 000 m的占比最大为91.51%,此区域植被覆盖最好。NDVI在10°~15°区域占比达到最大,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NDVI是先上升后下降。NDVI在北坡占比最大,其余各坡占比基本无差异,植被生长状态较好。NDVI与气温在海拔上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NDVI在坡度、坡向方面主要受降水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枸杞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
    邹新, 产柳佳, 易冰, 丁世磊, 裴栋, 魏鉴滕, 赵立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20-13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1
    摘要1077)      PDF (2773KB)(1406)   
    随着对传统中药枸杞(Lycium chinense)研究的不断深入,发现其化学成分丰富多样,含有生物碱类、多糖类、黄酮类、苯丙素类及其他类化学成分。枸杞的药理作用研究也在不断扩展,拥有保护肝肾、抗氧化、抗衰老、抗肿瘤、神经保护活性、抗炎、退热、降血糖及其他药理作用等。对枸杞和宁夏枸杞的化学成分及其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枸杞价值挖掘、资源开发进一步扩展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成因及对策研究
    邵宇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3): 234-23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3.046
    摘要390)      PDF (1815KB)(1083)   
    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利用河南省总体及18个地级市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作物总播种数据,探明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总体状况、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总体水平处于30%左右,并存在缓慢增长态势;空间上,河南省西部、南部山区与东部、北部平原“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为强化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管控,从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粮食种植收益、划定非粮食作物种植红线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对外源过氧化氢处理的响应
    周亚洁, 陈朋, 周鑫惠, 沈海燕, 胡春红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6): 5-1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6.001
    摘要561)      PDF (6475KB)(1030)   
    改良水培条件下,采用自制设备用不同浓度梯度过氧化氢(H2O2)处理小麦种子和幼苗,通过观察种子萌发以及测定幼苗发育期形态指标(株高、鲜重),生理指标(Proline、MDA、CAT)等变化,研究不同品种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对外源过氧化氢处理的响应情况,并深入解析过氧化氢调控小麦种子萌发及幼苗发育的生理机制。结果表明,0.3 μmol/L 过氧化氢对中国春、周麦36、Fielder 3种小麦种子的萌发均表现出显著的促进作用。但3种小麦幼苗对过氧化氢响应程度不同:中国春、Fielder、周麦36 3种小麦幼苗分别在0.3、0.1、0.1 μmol/L过氧化氢处理下长势最好,而1.2 μmol/L 过氧化氢处理下表现出最明显的抑制效果;生理指标变化趋势表明高浓度过氧化氢对幼苗细胞造成质膜氧化损伤,从而抑制幼苗发育。综上所述,过氧化氢处理对小麦种子萌发和幼苗发育均呈现“低浓度促进、高浓度抑制”现象,不同品种小麦对外源过氧化氢处理的敏感性不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常熟市主要城市湖泊水质及水体富营养化现状评价
    汪薇, 吴超, 吴晓东, 林贵英, 杨久芸, 罗璐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9): 47-5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9.009
    摘要457)      PDF (2684KB)(1002)   
    为了解江苏省常熟市主要城市湖泊的水质情况,于2018—2019年实地监测了尚湖和昆承湖水质并对其进行评价。结果表明,尚湖和昆承湖的水体透明度(SD)、总氮(TN)浓度、可溶性总氮(TDN)浓度和可溶性总磷(TDP)浓度差异显著(P<0.05),总磷(TP)和溶解性有机碳(DOC)浓度差异极显著(P<0.01)。两个湖泊水质呈较明显的季节变化,尚湖春季和秋季水质优良,夏季和冬季有恶化趋势;昆承湖春季和夏季水质较差,秋季和冬季污染加剧。基于单因子指数评价显示,尚湖和昆承湖主要污染因子相同,均为TN和TP,尚湖全年为Ⅲ类水,昆承湖为劣Ⅴ类水。内梅罗指数范围尚湖为0.50~0.87,全年属于尚清洁,昆承湖为1.37~2.31,全年属于轻度污染;综合营养指数范围尚湖为45.78~49.02,全年为中营养状态,昆承湖为54.31~59.23,全年为轻度富营养状态。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湖北省湿球温度0 ℃层高度的特征分析
    庞晶, 袁凯, 张丽, 李武阶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67-7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10
    摘要495)      PDF (2431KB)(945)   
    利用2005年1月1日—2021年12月31日间安康、恩施和武汉站探空资料及同期湖北省的地面观测和灾情数据,分析和讨论了湖北省不同地区湿球0 ℃(Wet blub zero,WBZ)高度和干球0 ℃(Dry blub zero,DBZ)与湿球0 ℃高度差的季节变化特征,得到以下主要结论,DBZ和WBZ高度差随季节的变幅则远小于WBZ高度,且表现为鄂东秋季最大,鄂西北夏季最大,鄂西南夏季最大。各季节WBZ高度发生频率表现为春季和秋季WBZ高度出现概率最大的高度均为2 500~3 500 m;夏季WBZ高度明显高于其他季节,冬季最低。各季节DBZ和WBZ高度差的发生概率来看:随高度的升高,概率呈下降趋势,春、秋和冬季DBZ和WBZ高度差最大概率高度均在500 m以下。湖北省不同地区主要冰雹天气过程的合成分析表明,当有冰雹发生时WBZ变幅最大的为鄂西南地区,最小的为鄂西北地区,冰雹发生时平均的WBZ高度最高为鄂西南地区,DBZ和WBZ高度差从大到小依次为鄂西北、鄂东和鄂西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基于PPRR理论的团场农业灾害应急管理能力评估研究——以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为例
    张淑玉, 杨立敏, 侯丹丹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7): 60-6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7.009
    摘要454)      PDF (1697KB)(929)   
    在新时代乡村治理现代化的背景下,基于PPRR危机管理理论逻辑支撑,选取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第一师三团作为研究区域,从预防、准备、响应、恢复4个阶段出发,结合理论与第一师三团的实际情况,设置30个影响因素评价指标。在此基础上通过引入结构方程模型(SEM)探究农业灾害发生生命周期中各阶段及相应指标的路径关系和链式逻辑,分析团场应急管理能力之间的影响权重,以此构建影响团场农业应急管理能力评估因素的假设结构方程模型。研究发现,危机预防、危机准备、危机响应、危机恢复能力在灾害应对中均对农业应急管理能力的提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且两两变量之间也存在显著影响;危机响应能力与危机恢复能力对农业应急管理能力的显著正向影响较大;风险评估有效、减灾主体上下联动一体、人员物资配合调配安排合理对危机响应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灾情的持续跟踪与监测、灾害评估能力得到提升,规避风险能力得到提升对危机恢复能力的影响最为显著。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基于GEE平台和自动统计分配算法的大范围冬小麦提取
    赵亮, 刘莉, 司丽丽, 赵铁松, 黄敬峰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9): 132-14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9.026
    摘要571)      PDF (4852KB)(890)   
    为提高大范围作物遥感制图精度,利用Google Earth Engine(GEE)平台对Sentinel-2数据进行预处理,合成整个河北省2019年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增强型植被指数(EVI)和二波段增强型植被指数(EVI2)的最大值影像;结合地理国情数据,输入自动统计分配算法以挑选出最优的植被指数;利用最优影像提取2016—2019年30 m分辨率的河北省冬小麦信息。结果表明,与验证样本相比,NDVI、EVI和EVI2的小麦分布用户精度均大于94%,制图精度均大于91%,总体精度均大于98%,Kappa系数均大于0.96,其中EVI的精度最高;与统计数据相比,所有小麦种植县2016—2019年的平均精度均大于97%。该自动统计分配算法无需依赖训练样本,能快速在其他年份复制使用,提高大范围作物分布制图效率,且获得的小麦信息与统计数据有良好的一致性,可为大范围小麦分布快速制图提供一定的技术方法参考和思路借鉴。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基于NPP-VIIRS数据天山北坡城市群GDP空间化研究
    余凤天, 高敏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1): 244-2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1.045
    摘要318)      PDF (3302KB)(854)   
    为满足城市群发展过程中对空间型社会经济数据的需要,在分析与总结已有社会经济数据空间化技术方法的基础上,以天山北坡城市群作为研究对象,对2013年及2019年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与GDP统计数据进行定量分析,对其区域内15个县市的分产业地区生产总值进行空间化研究。通过分析天山北坡城市群地区生产总值、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值以及二三产业值之和与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所提取出的灯光指数的空间相关性,选取最优灯光指数,通过线性回归模型,最终模拟了2013年与2019年研究区内500 m精度分产业GDP密度图。结果表明,两期夜间灯光数据与分产业地区生产总值具有明显相关性;城市群各产业产值分布主要集聚在各县市之间的交通线主要节点,高值区主要集中在乌鲁木齐市、昌吉市、石河子市及克拉玛依市;利用夜间灯光数据模拟的分产业GDP空间分布结果较为可信,其模拟结果与统计值相对误差较小,能够较为直观地表现出统计数据区域分布差异,并展现出区域经济发展的动态变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渔业养殖水质监测改善一体化水下机器人设计
    陈凌轩, 吴清云, 谢辰旻, 马帅华, 强嘉钰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9): 145-1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9.028
    摘要446)      PDF (2988KB)(823)   
    为实现全水深水质监测并通过同一装置改善局部水域水体环境问题,助力渔业养殖高质量发展,设计了一款渔业养殖水下机器人。通过建立水下机器人动力学模型,描述了水下机器人的六自由度复杂运动并保证其在水下运动过程中具有良好的稳定性;融合多传感器技术、惯性导航技术,构成全水深水质监测系统与水质改善系统。设计试验观察验证了其运动过程,可实现pH、温度、溶氧量等水质参数监测功能,并根据返回值对水域pH、溶氧量等条件进行改善,与人工调控方式及现有装备调控进行对比,验证了其高效性。该系统成功实现了渔业养殖中水质参数采集与水质改善的一体化,效率高,可靠性强,解放了人力,为水下机器人的研究提供了新思路。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原牡丹品种群树状牡丹品种筛选
    王若晗, 王晓晖, 张焕玲, 丁建兰, 姚俊巧, 梁长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2): 66-7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2.013
    摘要422)      PDF (1558KB)(820)   
    在建立树状专用品种综合评价模型的基础上,选取生长势、萌枝力、花色、花态等10个指标,运用层次分析法对74个常见的中原品种群栽培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表明,姚黄、春红娇艳、景玉、春柳、香玉、首案红等品种得分较高,适宜作为培育树状牡丹的专用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农村河道治理:机理诠释和现实策略
    陈莉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7): 116-12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7.017
    摘要381)      PDF (1489KB)(819)   
    农村生态环境治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议题,而农村河道已成为农村生态环境发展的重要载体,加快农村河道治理体系建设成为其关键支撑。从治理理念、治理目标和治理模式3个维度剖析农村河道治理体系的理论逻辑,研究发现,目前农村河道治理存在相关机制不健全、多元主体责任缺失和专业化治理水平不足等现实困境。在此基础上,从构筑保障机制体系、构筑多元主体协同参与的治理格局和强化专业化治理能力3个方面提出了相应对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新冠疫情背景下贵阳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预测分析
    雷蕾, 吴洁, 李淑敏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91-19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34
    摘要448)      PDF (1649KB)(759)   
    对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进行预测,实现农产品供求平衡,缓解物流系统供应链压力具有重要意义。选取贵阳市2019—2021年农产品相关数据,利用灰色GM(1,1)模型对贵阳市未来六年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进行预测。结果表明,新冠疫情下,贵阳市农产品冷链物流需求量整体呈上升趋势,农产品冷链物流供给能力须进一步加强。基于弹性供应链视角,提出政府应建立冷链物流产业供应链风险管理和沟通机制及农产品冷链物流企业的运营资源保障体系;企业应加大对智能物流科技投入,加强农产品冷链物流数字科技建设及农产品冷链物流应急供应链建设。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一种快速灵敏的水稻种子老化寿命评估方法
    郭彦丽, 佟卉, 刘燕清, 路信, 张红磊, 闫双勇, 张融雪, 苏京平, 刘学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9): 5-1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9.001
    摘要463)      PDF (3976KB)(739)   
    以9个水稻品种(塞卡、IR30、Bra80sci9875、越光、港源、日本晴、金粳818、金稻919、津稻372)种子为试验材料,采用不同温度、不同时间水浴处理,置于人工气候培养室内浸种总时间为24 h后进行发芽试验,测定种子发芽率、根长、芽长和活力。结果表明,当处理温度为50 ℃时,5个水稻品种(塞卡、越光、港源、日本晴、津稻372)平均发芽率有明显差异,日本晴达到G50 的品种比例为60.00%,可以准确区分不同水稻品种的发芽率;随着水浴时间的延长,水稻品种的平均发芽率均呈下降趋势,其中津稻372的老化速度最快,处理 4 h其平均发芽率几乎降为0。处理4 h时,达到G50的水稻品种超过50.00%,9个水稻品种的平均发芽率分布比较均匀,依次为塞卡>越光>日本晴>金稻919>IR30>港源>Bra80sci9875>金粳818>津稻372。在50 ℃,4 h水浴条件下进行的加速老化测试是一种快速而灵敏的方法,可以在7 d内完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纾困路径研究——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
    陈际华, 申梦昊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251-25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44
    摘要420)      PDF (1736KB)(732)   
    为建设高质量农村养老服务,研究了农村居家养老服务的发展困境,基于生态系统理论视角,分别从宏观、中观、微观3个系统层面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农村居家养老服务存在供需主体矛盾突出、养老专业人才缺乏、老年人养老观念较保守等问题,因此结合乡村振兴战略,从政府、社区、老年人等主体提出建议,即强化政府主导作用、加强社区养老服务能力建设、树立正确的养老观念等。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豌豆营养价值与开发利用研究进展
    孙龙清, 李莉, 韩雪松, 陈宏伟, 刘良军, 刘昌燕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3): 111-11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3.021
    摘要370)      PDF (2359KB)(731)   
    对菜用豌豆(Pisum sativum L.)和干子粒豌豆中营养成分的研究进行了综述,详细归纳了加工因素对菜豌豆营养活性物质变化的影响,并总结了豌豆作为饲料在养殖产业中的利用价值,以及近年来其药理学特殊活性成分在人类疾病治疗中的开发应用。结合当下的研究热点和前景对开拓特色功能豌豆的研究进行了探讨和展望。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分析及区划
    谭静, 陈正洪, 陈英英, 贾文茜, 匡昕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5): 67-7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5.010
    摘要531)      PDF (4458KB)(728)   
    利用湖北省82个国家气象观测站近60年常规气象资料,对湖北省生态旅游气候资源特点进行了分析,对旅游适宜性开展了区划。采用人体舒适度指数计算了全省各县市逐日、月舒适度指数,并以此为依据开展了全省旅游适宜性气候区划。结果表明,湖北省年舒适时长为5~8个月,山区高于平原,西部高于东部,四季舒适日数分布呈明显的季节特征。全年舒适时长最多的区域为恩施州鹤峰县、宣恩县及宜昌市兴山县,达8个月;舒适日数较多的区域位于西部山区,达200 d以上,最大值为恩施州鹤峰县的217 d;最佳舒适日数最多的地区为恩施州利川市,为120 d;咸宁市是鄂东地区舒适度最高的区域。根据适游月份,将全省划分为夏半年避暑型和春秋舒适型两大区域,其中春秋舒适型又可分为春秋延长型、晚春初秋型和晚春秋季型旅游区3个亚区域。西部山区海拔较高的地区,夏季凉爽舒适,避暑条件十分优越;中东部广大的低山、丘陵和江汉平原地区,春、秋季温暖舒适,是最佳旅游的季节;冬季虽然全省整体避寒条件较差,但滑雪、温泉、雾凇等资源丰富,也适宜开展旅游活动。总体来说,湖北省旅游气候资源的时间跨度较长,适宜旅游地区广、种类多样,旅游资源十分丰富。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具有糖、脂代谢调节活性的中药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
    张铮洋, 陶雅婷, 李静平, 杨兴鑫, 俞捷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9): 97-1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9.019
    摘要445)      PDF (1718KB)(724)   
    近年来糖、脂代谢紊乱疾病发病率有所上升,具有补益肝肾、利湿化痰作用的中药和中成药对其有明显的改善作用。中药质量是保证中药安全性、有效性的关键,传统质量控制手段包括一测多评和定量指纹图谱,质量标志物这一概念的提出为中药质量控制、用药安全有效提供了研究思路。对具有糖、脂代谢紊乱调节活性的单味中药、中药复方和中成药以及其质量控制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中药产品深层次开发提供了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基于DEA-ESTDA的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格局分析
    张承琪, 高千喜, 代玉琨, 陈宇阳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40-4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07
    摘要481)      PDF (2960KB)(700)   
    运用考虑非期望产出的DEA-Malmquist模型测算2001—2018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水资源利用效率的变化,运用ESTDA模型对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变化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在观察期内长江经济带水资源利用效率稳步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空间集聚现象整体显著,具有一定波动性,容易在空间形成相互毗邻的联动区域,其中HL集聚、HH集聚容易出现在上游与下游沿海地区,上游地区水资源利用效率局部空间结构更加动态;正向协同增长省份占总省份数的54.54%,主要集中在中下游地区;从时期来看,水资源利用效率时空凝聚性略强于时空流动性,具有一定的可塑性,故需要加强区域间合作,优化投入资源在空间上的布局,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