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年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肉桂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
    曾格格, 刘毅, 刘天琪, 黄振阳, 丁晨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13-11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0
    摘要446)      PDF (4594KB)(1888)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Radix)-肉桂(Cinnamomi cortex)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当归、肉桂混合物挥发性成分,再通过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点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R 3.6.1软件中的Clsuter Profiler程序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从当归-肉桂药对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0.53%。并从中筛选得到33个活性化合物、35个关键靶点、1 296个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表明,当归-肉桂药对可能通过β-石竹烯、α-律草烯、α-蒎烯等活性成分及TNF、IL-6、IL-1β等关键靶点来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协同发挥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适宜湖北种植的荃优系列优质中稻品种特征特性分析
    许晖, 李春凤, 徐正猛, 史方春, 谢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22): 34-3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2.007
    摘要2356)      PDF (1590KB)(5690)   
    分析了2020年通过省级以上审定的适宜湖北生态区(武陵山区除外)作一季中稻种植的荃优系列优质水稻品种的基本特性。结果表明,适宜优质水稻品种共12个,从品种选育主体来看,以企业参与选育的品种为主;荃优系列优质杂交组合品种普遍穗大粒多、结实率较高,但有效穗数一般,在单位产量中以单穗产量贡献较大;荃优系列优质杂交组合可以选配出米质优良、抗稻瘟病的品种,但选育抗白叶枯病、抗褐飞虱的品种还有待加强。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
    杨德, 薛淑静, 卢琪, 陈晓春, 李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1): 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1.001
    摘要1007)      PDF (1650KB)(1644)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 张国际, 郭杰, 肖贤, 程水源,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6): 5-1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6.001
    摘要812)      PDF (2737KB)(1898)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文献的整理,在阐述植物在对环境硒循环代谢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近年来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积累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策略的启示,以期为合理利用环境硒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植物硒生物强化功能,提高富硒农业产业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维度构建与推进策略
    周红素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 117-12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3
    摘要712)      PDF (1570KB)(173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下农村社区面临的风险具有复合性、不确定性、联动性等特征,显示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存在一定脆弱性。韧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倡导理念与模式,韧性社区能够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有效减缓冲击,维持或恢复特定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应、重组和学习改变,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增强自身韧性建设,更好地应对未知风险。构建包括制度韧性、过程韧性、能力韧性、文化韧性、社会资本韧性5个维度的农村韧性社区建设重点与框架,分析其概念及相互关系,其中制度韧性提供保障、过程韧性扮演保护角色、能力韧性构成基础、社会资本韧性搭建平台、文化韧性充当纽带。提出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的推进策略,认为应该完善制度安排及应急融合、重视过程冗余性及全周期管理、提升社区硬件韧性及人员应变能力、营造韧性文化及互助氛围、培育社会资本及搭建服务平台,以提升公共危机中农村社区风险应对能力,增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的适应性、学习性、创新性和韧性,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云南省核桃果实病害调查及真菌病原形态鉴定
    张知晓, 季梅, 户连荣, 刘凌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0): 91-9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0.020
    摘要517)      PDF (3583KB)(1486)   
    在云南省10个核桃主产区开展了核桃果实病害调查,对所采集的病果标本进行了切片观察及鉴定。结果表明,在云南省几个核桃主产区中,大理市和楚雄市病害发生较普遍;核桃果实病害以炭疽病、果腐病、枯果病和黑斑病为主;果实病原菌隶属于17属17种,其中,盘长孢状刺盘孢、壳梭孢属之一种、葡萄座腔菌、广布拟盘多毛孢4种真菌出现率最高。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王亚平, 余维维, 秦梦茹, 杨勇, 金德俊, 饶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5): 9-1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5.002
    摘要666)      PDF (1326KB)(1643)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效广谱抗细菌活性,还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由于其不同于抗生素的杀菌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及交叉抗性作用,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在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结合当今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对抗菌肽的来源、分类、结构、抗菌机理、开发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基于SFIC模型分析
    吴雅飞, 张元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7): 197-20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7.037
    摘要658)      PDF (1839KB)(1988)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云南省近13年NDVI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动因子分析
    李亚强, 陈成, 杨栋淏, 辛京达, 刀剑, 王建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0): 45-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0.009
    摘要449)      PDF (5281KB)(1638)   
    为探究影响NDVI植被覆盖变化的多重因素,选取MODIS13Q1数据集利用均值法合成云南省13年的NDVI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并且NDVI年均值通过变异系数CV的稳定性检验。2006—2018年云南省的NDVI年均值为0.641,平均增长速率为0.002 26/10年;4季的NDVI值中只有夏季呈现负相关趋势,波动范围明显;在13年的NDVI月均值中,NDVI在6—7月达到最低。将NDVI和 DEM及气象因子分析后结果表明,NDVI在<3 000 m的占比最大为91.51%,此区域植被覆盖最好。NDVI在10°~15°区域占比达到最大,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NDVI是先上升后下降。NDVI在北坡占比最大,其余各坡占比基本无差异,植被生长状态较好。NDVI与气温在海拔上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NDVI在坡度、坡向方面主要受降水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研究
    曾博威, 刘吉春, 刘思萌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22): 207-21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2.043
    摘要1348)      PDF (2190KB)(1534)   
    通过实证性研究法与文献研究法,分析了当前部分具有代表性的乡村振兴产业模式及其存在的问题,并探讨了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的实践路径。结果表明,当前乡村振兴模式存在青年配比不敷、农业色彩过重、后续发展乏力以及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冲突等缺陷,提出了思想振兴先导、智力振兴助力、文化振兴交融、资本入局支撑的实践路径,以期为青年人才参与乡村振兴提供有效途径和方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不同氮肥调控对水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
    周丽燕, 黄影华, 张善炫, 郭之瑶, 洪瑞霞, 王轶林, 夏丽莎, 付璐, 李艳大, 陈青春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7): 33-3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07.007
    摘要609)      PDF (2096KB)(1106)   
    为明确氮肥施用量对水稻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的影响,以广东省主栽品种粤农丝苗和合美占为供试材料,设置5个进行开展了氮肥施用量梯度试验。结果表明,在同一生育期内,水稻植株的总茎蘖数、无效分蘖和叶面积指数均随着施氮量的增大而增大;其中,施氮量、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三者之间分别呈显著的正相关关系(r>0.8)。适当的施氮量能增加水稻的分蘖数和叶面积指数,促进其生长发育,但过量增施氮肥会增加无效分蘖数,降低氮肥利用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分布现状考察
    戢小梅, 王爱新, 方林川, 李长林, 许林, 杨守坤, 刘宪葆, 钟兰, 刘义满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2): 111-11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2.020
    摘要1699)      PDF (1519KB)(1702)   
    对中国长江下游地区福寿螺(Pomacea canaliculata)的分布现状进行了考察,并对其分布特点、传播途径及防治策略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长江下游地区安徽、江西、江苏、浙江及上海四省一市均有福寿螺分布,局部地区发生严重,水沟、水生植物种植地块、河流、湖泊已成为福寿螺的重要入侵场所;福寿螺以人为引种、水生植物引种带入和自然扩散等3种途径入侵长江下游地区,其中,水生植物带入已成为近年来重要的入侵方式。介绍了福寿螺主要防治策略,提出应加强水生植物引种检疫,防止福寿螺伴随传播,并加强福寿螺综合防治技术的研究。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成因及对策研究
    邵宇飞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3): 234-23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3.046
    摘要390)      PDF (1815KB)(1083)   
    借助GIS空间分析工具,利用河南省总体及18个地级市的粮食作物播种面积及农作物总播种数据,探明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总体状况、空间格局分异规律及成因。结果表明,“十三五”规划期间,河南省耕地“非粮化”总体水平处于30%左右,并存在缓慢增长态势;空间上,河南省西部、南部山区与东部、北部平原“非粮化”水平空间差异明显。最后,为强化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现象管控,从适度调整农业生产结构、提升粮食种植收益、划定非粮食作物种植红线及加强农田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提出对策建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基于场域惯习论的移民人力资本重构研究——以丹江口水库丹阳村外迁移民为例
    刘会聪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4): 130-13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4.033
    摘要479)      PDF (1399KB)(1008)   
    保证移民生活水平不降低或者提高是水库移民安置的重要目标,生活水平的恢复取决于生计重建,而其关键在于人力资本的重构。选取南水北调中线工程丹江口水库二期工程移民村之一的丹阳村为例,基于布迪厄场域惯习理论,辅之以人力资本理论,在对迁移前后移民生计模式、人力资本对比分析的基础上,对丹阳村移民人力资本重构过程进行了描述、解释和分析,解释移民人力资本破坏与重构的机理、路径和实现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丝绸之路引领下的西安国际大都市建设思考
    赵临龙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20): 146-15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0.034
    摘要494)      PDF (1412KB)(1259)   
    分析了西安市在丝绸之路和南北旅游大通道方面的优势条件,指出西安旅游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了西安旅游发展的思考:以“一带一路”倡议为契机,发挥西安核心点的引领作用;以旅游文化廊道为轴线,提升西安中心城市的辐射作用;完善旅游交通网络,打响“人文陕西、山水秦岭”品牌;深挖区域文化元素,打造西安印象新名片。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入侵性研究
    刘强, 张颖, 钟才荣, 杨勇, 李冬琳, 张世杰, 张静文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 (21): 60-6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21.012
    摘要756)      PDF (1917KB)(1468)   
    针对红树林湿地管理者和研究者中存在的对中国引入的外来红树植物拉关木(Laguncularia racemosa C. F. Gaertn.)是否具有入侵性的矛盾看法,对海南岛分布的拉关木进行了初步调查,并综述了已有的相关研究文献。拉关木在海南岛和华南地区的海岸湿地上生长良好,其植株生长旺盛,繁殖力强,并已自然扩散侵入海南乡土红树植物群落,具有潜在的生物入侵风险。提出对拉关木的潜在入侵性深入研究的几个重点问题,分别为拉关木与海南乡土红树植物的种间竞争机制,拉关木对乡土红树植物群落及其演替趋势的影响;拉关木繁殖体的自然扩散机制;拉关木种群遗传分化与环境适应机制,以期增进对拉关木潜在入侵性及其对海南乡土红树植物多样性潜在威胁的认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CpG ODN纳米佐剂的免疫效应及应用进展
    王征帆, 万曾培, 高小鹏, 应碧云, 向蕊, 李祎云, 庞旋飞, 李中圣, 白挨泉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13): 10-1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3.002
    摘要714)      PDF (1589KB)(999)   
    CpG ODN是人工合成的具有非特异性免疫刺激的DNA序列,模拟细菌DNA在体内的应答过程,诱发细胞和体液免疫。CpG ODN作为新型免疫增强剂在兽医临床上的应用展现出了巨大的潜力,并在免疫学、药物学和药效学等领域备受关注。然而CpG ODN并不稳定且易被核酸酶酶解,其自身带负电荷,不易结合到细胞表面。因此,CpG ODN如何高效传递并能有效摄取成了新的挑战。纳米传递系统的研究使CpG ODN单独或协同疫苗免疫取得显著疗效,为改善CpG ODN在疫苗研究中的应用拓宽了思路。从CpG ODN纳米佐剂的作用机制、免疫活性、安全性及临床应用等方面进行综述,并对该领域未来的研究方向进行展望,为后续工作提供有益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用于治疗新冠肺炎的中药材半夏道地性保护研究
    孙元鹏, 刘于思, 程正, 孙燕玲, 吴喆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13): 199-20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3.043
    摘要805)      PDF (1666KB)(869)   
    中药材半夏(Pinellia ternate) 是华中道地药材产区优势道地药材品种,为治疗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中医国家新处方清肺排毒汤的21味中药材之一。介绍了半夏的药用价值及其中药材GAP基地、贫困地区生态适宜种植县域;总结了涉及半夏的知识产权资源;从农业知识产权、特色农产品优势区、道地药材生产基地建设等方面探讨了乡村振兴战略与中医药发展战略下中药材半夏道地性保护与高质量发展的策略。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基于GEE的湖北省近30年湖泊及其岸线演变分析
    廖文秀, 陈奕云, 赵曦, 温旭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0): 46-5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0.009
    摘要909)      PDF (9511KB)(1610)   
    借助遥感数据处理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结合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JavaScript编程,对1990—2019年湖北省大中型湖泊进行快速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湖泊岸线提取、形态指标计算与湖泊演变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湖北省湖泊面积共减少361.64 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耕地和水塘是湖泊转入和转出的主要土地类型;岸线长度波动变化,共减少2 406.77 km,岸线发育系数均值和分形维数变化不明显;岸线发育系数值接近的湖泊,其岸线周边环境相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西宁市城市绿地园林植物多样性及应用情况调查
    许永生, 吴丽军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22): 80-8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2.023
    摘要476)      PDF (1461KB)(949)   
    通过对西宁市城市绿地进行实地调查,统计出城市绿地中露地栽植的园林植物种类共429种,分属于74科199属,其中,乡土植物152种(其中常用乡土植物57种),引进植物277种(其中常用引进植物155种),并分别对它们的应用现状进行了分析。从乡土植物的角度进一步讨论园林植物应用情况,提出注重体现园林植物多样性、加强野生乡土观赏植物开发与利用、加大乡土植物应用比例、丰富植物群落景观等建议,以期为西宁市城市绿地中园林植物的选择与应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