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下载排行

    一年内发表文章 | 两年内 | 三年内 | 全部 |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 最近1年下载排行

    当前位置: 最近1个月下载排行
    Please wait a minute...
    选择: 显示/隐藏图片
    1.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讨当归-肉桂药对的抗炎作用机制
    曾格格, 刘毅, 刘天琪, 黄振阳, 丁晨薇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18): 113-11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18.020
    摘要446)      PDF (4594KB)(1892)   
    对当归(Angelica sinensis Radix)-肉桂(Cinnamomi cortex)药对化学成分进行鉴定,并结合网络药理学预测其抗炎作用机制。采用GC-MS(气相色谱-质谱)分析当归、肉桂混合物挥发性成分,再通过TCMSP数据库和Swiss Target Prediction数据库预测其活性成分的潜在靶点;通过TTD数据库、GeneCards数据库得到炎症相关基因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药物-成分-靶点网络图;采用String平台、Cytoscape 3.7.2软件构建靶点PPI网络,并筛选出关键靶点;采用R 3.6.1软件中的Clsuter Profiler程序包对潜在作用靶点进行基因本体(GO)功能富集及KEGG通路富集分析。结果表明,从当归-肉桂药对中鉴定出35种挥发性成分,占总挥发性成分的70.53%。并从中筛选得到33个活性化合物、35个关键靶点、1 296个生物过程、155条信号通路。根据网络药理学结果预测表明,当归-肉桂药对可能通过β-石竹烯、α-律草烯、α-蒎烯等活性成分及TNF、IL-6、IL-1β等关键靶点来调控脂质和动脉粥样硬化、人巨细胞病毒感染、IL-17等多个信号通路,从而协同发挥抗炎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 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研究进展及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的启示
    李琳玲, 张国际, 郭杰, 肖贤, 程水源, 程华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6): 5-1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6.001
    摘要812)      PDF (2737KB)(1898)   
    通过对国内外植物对硒的吸收和代谢文献的整理,在阐述植物在对环境硒循环代谢的作用基础上,系统分析近年来关于植物对硒的吸收、转运、积累及代谢的研究进展及其对富硒种植业发展策略的启示,以期为合理利用环境硒资源优势,充分发挥植物硒生物强化功能,提高富硒农业产业水平提供理论指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3. 乡村振兴背景下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维度构建与推进策略
    周红素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 117-12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2.023
    摘要712)      PDF (1570KB)(1734)   
    在乡村振兴背景下,当下农村社区面临的风险具有复合性、不确定性、联动性等特征,显示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存在一定脆弱性。韧性作为一种新型的倡导理念与模式,韧性社区能够利用内外部有利条件有效减缓冲击,维持或恢复特定结构与功能,进行适应、重组和学习改变,提升自身的适应性,增强自身韧性建设,更好地应对未知风险。构建包括制度韧性、过程韧性、能力韧性、文化韧性、社会资本韧性5个维度的农村韧性社区建设重点与框架,分析其概念及相互关系,其中制度韧性提供保障、过程韧性扮演保护角色、能力韧性构成基础、社会资本韧性搭建平台、文化韧性充当纽带。提出农村韧性社区建设的推进策略,认为应该完善制度安排及应急融合、重视过程冗余性及全周期管理、提升社区硬件韧性及人员应变能力、营造韧性文化及互助氛围、培育社会资本及搭建服务平台,以提升公共危机中农村社区风险应对能力,增强社区在风险应对中的适应性、学习性、创新性和韧性,规避农村社区风险,推进基层治理现代化。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4. 云南省近13年NDVI植被覆盖时空变化动因子分析
    李亚强, 陈成, 杨栋淏, 辛京达, 刀剑, 王建雄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20): 45-5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20.009
    摘要449)      PDF (5281KB)(1638)   
    为探究影响NDVI植被覆盖变化的多重因素,选取MODIS13Q1数据集利用均值法合成云南省13年的NDVI年均值、季均值、月均值,并且NDVI年均值通过变异系数CV的稳定性检验。2006—2018年云南省的NDVI年均值为0.641,平均增长速率为0.002 26/10年;4季的NDVI值中只有夏季呈现负相关趋势,波动范围明显;在13年的NDVI月均值中,NDVI在6—7月达到最低。将NDVI和 DEM及气象因子分析后结果表明,NDVI在<3 000 m的占比最大为91.51%,此区域植被覆盖最好。NDVI在10°~15°区域占比达到最大,而且随着坡度的增大,NDVI是先上升后下降。NDVI在北坡占比最大,其余各坡占比基本无差异,植被生长状态较好。NDVI与气温在海拔上表现出更好的相关性,NDVI在坡度、坡向方面主要受降水影响较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5. 基于GC-MS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茉莉花根挥发油镇静安神作用
    陈睿, 潘小芳, 杨楠, 霍丽妮, 陈姎玲, 梁天坚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 (11): 84-9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11.015
    摘要251)      PDF (7894KB)(389)   
    基于GC-MS(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Gaschromatography-mass spectrometry)和网络药理学探究茉莉花(Jasminum sambac)根挥发油镇静安神的作用机制。利用GC-MS技术分析茉莉花根挥发油成分;借助TCMSP、Swiss Target Prediction等数据库筛选出潜在靶点,再通过CTD(http://ctdbase.org/)数据库查询“insomnia”的相关靶点;利用Venny作图软件(https://bioinfogp.cnb.csic.es/tools/venny/index.html)取交集靶点,利用STRING数据库(https://string-db.org/cgi/input.pl)构建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protein interaction network,PPI),筛选核心作用靶点;利用Cytoscape 3.7.2软件绘制活性成分-靶点-通路网络图,经GO注释和KEGG富集分析预测主要靶点及信号通路;最后,利用分子对接软件SYBYL对主要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进行对接验证。结果表明,从茉莉花根中共鉴定23个化合物,筛选出12个活性成分,77个靶点。主要作用于CYP19A1、NCOA2、PTGS1、AR、SLC6A2、CA1等多个靶点,影响神经活性配体受体相互作用、癌症通路等多条信号通路,从而发挥作用。分子对接结果显示,大部分活性成分与其核心靶点结合性能较好,主要通过疏水键和氢键相互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6. 珠江入海口空间生态性水体变化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
    王颤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63 (4): 127-13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4.024
    摘要208)      PDF (2156KB)(549)   
    采集2016—2018年珠江入海口河段鱼类多样性数据,进行水环境分析和物种多样性评估。RDA分析结果表明,水深、溶解氧、水体覆盖度、盐度、pH和水体温度对鱼类有一定影响,其中,铬对鱼类多样性的影响程度占总体水质变量的25.92%。随着时间的推移,海水水质的参数发生改变,亚硝酸盐和铅对鱼类科、属、种变化的反应最敏感,对鲤科鱼类影响较大。工业污染会影响鱼类种群数量,另外铬和石油类物质是决定鱼类多样性在珠江入海口生存的重要条件,很大程度限制生态空间的活动价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7. 桂枝抗菌活性成分及其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韦露玲, 张淼, 黄飘玲, 滕建北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21): 21-2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21.004
    摘要647)      PDF (1791KB)(797)   
    桂枝(Cinnamomi ramulus)是中国中医药经典名方中不可或缺的一味药,主要含挥发油类、有机酸类以及香豆素类等化学成分,其挥发油中的桂皮醛是桂枝的主要有效成分,也是发挥抗菌作用的主要活性成分,桂枝中的其他成分如桂皮酸、香豆素、原儿茶酸、丁香酚、肉桂醇等也具有抗菌活性。通过查阅相关文献,对桂枝的主要抗菌成分、抗菌效果以及作用机制进行了整理和分析,为桂枝的临床应用、新药用价值的挖掘和资源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8. 黄精药理作用研究进展及产品开发
    杨德, 薛淑静, 卢琪, 陈晓春, 李露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21): 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21.001
    摘要1007)      PDF (1650KB)(1644)   
    黄精(Polygonatum sibiricum)是药食同源植物,富含功能性多糖、黄酮类化合物、甾体皂苷等生物活性物质,具有提高免疫力、保护肾脏、调节血糖血脂等药理作用,有较高的药用价值和重要的研究意义,在临床及食疗中应用广泛。对黄精的药理作用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为黄精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参考依据。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9. 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路径——基于SFIC模型分析
    吴雅飞, 张元洁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7): 197-20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7.037
    摘要658)      PDF (1839KB)(1988)   
    为了提高农村社会救助贫困治理的能力和水平,解决在实践中存在的救助主体协同度低、效果不理想等问题。以后脱贫时代为背景,依托协同治理理论,并以SFIC模型为分析框架对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面临的困境进行分析,提出通过构建激励机制、催化机制、沟通机制和监督机制实现后脱贫时代农村社会救助多元主体协同治理。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0. 抗菌肽的作用机理及应用
    王亚平, 余维维, 秦梦茹, 杨勇, 金德俊, 饶犇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 (5): 9-1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05.002
    摘要666)      PDF (1326KB)(1643)   
    抗菌肽广泛存在于生物界中,是先天性免疫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具有高效广谱抗细菌活性,还具有抗真菌、抗病毒、抗寄生虫、抗肿瘤细胞等生物活性。由于其不同于抗生素的杀菌机理,不易产生耐药性及交叉抗性作用,很可能成为新一代的抗菌药物,在农业、畜牧、水产养殖等多方面具有巨大的市场。结合当今抗菌肽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对抗菌肽的来源、分类、结构、抗菌机理、开发应用前景等进行了综述。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1. 基于GEE的湖北省近30年湖泊及其岸线演变分析
    廖文秀, 陈奕云, 赵曦, 温旭昶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0): 46-5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0.009
    摘要909)      PDF (9511KB)(1610)   
    借助遥感数据处理Google Earth Engine(GEE)云平台,结合归一化差异水体指数(NDWI)和JavaScript编程,对1990—2019年湖北省大中型湖泊进行快速识别,在此基础上进行湖泊岸线提取、形态指标计算与湖泊演变驱动机制分析。结果表明,1990—2019年湖北省湖泊面积共减少361.64 km2,呈现先减少后增加再减少的趋势,耕地和水塘是湖泊转入和转出的主要土地类型;岸线长度波动变化,共减少2 406.77 km,岸线发育系数均值和分形维数变化不明显;岸线发育系数值接近的湖泊,其岸线周边环境相似。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2. 多糖的化学修饰及其结构鉴定研究进展
    谢苗, 亓小妮, 吴杨洋, 张鑫, 杜秀菊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3): 11-1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03.002
    摘要843)      PDF (1488KB)(909)   
    多糖是一种自然界广泛存在的生物高分子聚合物,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但天然多糖并非都具有理想的生物活性,多糖结构决定其生理功能,对多糖进行化学修饰能提高其药理活性,也有助于研究多糖的构效关系。多糖衍生化发生成功与否主要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和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图谱进行鉴定。对近5年来多糖衍生化的方法及衍生化后的FT-IR和NMR图谱特征进行了综述,旨在对多糖的化学修饰及其结构鉴定提供参考和借鉴,以期促进多糖生物学的发展。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3. 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基于政府补助与知识基础的双调节作用
    魏长升, 石欢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 (11): 178-18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1.11.037
    摘要547)      PDF (1602KB)(649)   
    基于资源基础理论与知识基础理论,以2013—2018年高新技术企业为研究样本,对管理者过度自信与企业技术创新绩效的关系展开研究,并探讨了政府补助与知识基础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管理者过度自信会显著提高企业技术创新绩效,政府补助和知识宽度会正向调节管理者过度自信与技术创新绩效之间的关系,而知识深度在该关系中起到负向调节作用。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4. 多花黄精内生真菌及根际土真菌群落组成分析
    李明健, 陈晓芳, 成忠均, 任秀秀, 张翔宇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 (8): 13-2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8.00
    摘要253)      PDF (3787KB)(540)   
    基于Illumina Miseq高通量测序技术分析了湘黔桂三地野生多花黄精(Polygonatum cyrtonema Hua.)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的群落组成及多样性。获得真菌ASVs共3 188条,经聚类涉11门33纲85目166科320属375种真菌,真菌类别主要为子囊菌门(Ascomycota)、担子菌门(Basidiomycota)。在属水平上,根际土真菌贵州样品优势属为Cladophialophora、外瓶柄霉属(Exophiala)等,湖南为Archaeorhizomyces、被孢霉属(Mortierella)等,广西为镰刀属(Fusarium)、Saitozyma等;内生真菌贵州优势属为外瓶柄霉属、粉褶菌属(Entoloma)等,湖南为地星属(Geastrum)、被孢霉属等,广西为镰刀属、Saitozyma等。α多样性分析显示,湘黔桂三地多花黄精药用部位块茎内生真菌、根际土真菌群落的多样性和丰富度均有较大差异;PCoA及UPGMA聚类结果显示,三地间的真菌群落组成差异较大;PICRUSt 2分析预测表明,内生真菌及根际土真菌参与多条代谢途径及黄精多糖等活性物质生成。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5. 再生稻栽培模式下冬半年覆盖植被对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
    吕泽芳, 高珍珍, 刘章勇, 金涛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 (15): 60-6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0.15.011
    摘要498)      PDF (1811KB)(759)   
    为研究冬半年覆盖植被对再生稻(Oryza sativa L.)栽培模式下土壤CH4和N2O排放的影响,采用静态暗箱-气相色谱法观测了再生稻-冬闲(CK)、再生稻-油菜(FR)和再生稻-紫云英(MR)等处理下CH4和N2O的排放通量。结果表明,所有处理的CH4和N2O排放通量在冬半年覆盖植被生长期间较小,在水稻生长季较大。头季稻生长期间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占全年的85.89%~97.48%,其中MR处理的土壤CH4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和FR处理;再生季稻生长期间各处理间土壤CH4累积排放量差异不显著,占全年的2.02%~14.11%。头季稻生长期间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是再生季稻生长期间的1.74~2.43倍,其中头季稻生长期间MR处理土壤N2O累积排放量显著低于CK,再生季稻生长期间各处理差异不显著。各处理CH4和N2O年全球增温潜势(GWP)从大到小依次为FR、CK、MR,且水稻生长季排放的CH4和N2O的GWP远高于冬半年作物期。同时,水稻生长季CH4排放对GWP的贡献远高于N2O,是N2O的1.64~3.87倍。综上,再生稻栽培模式下,头季稻生长期间是控制温室气体CH4和N2O排放的关键时期;再生稻-紫云英模式有利于减少CH4和N2O的排放,是生态环境效益较高的再生稻栽培模式。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6. 基于高温半致死温度的13个牡丹品种耐热性评价
    余昕, 陈法志, 刘忠, 陈志伟, 戢小梅, 李秀丽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63 (6): 116-12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6.018
    摘要265)      PDF (2319KB)(252)   
    以13个代表性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 Andr.)品种为试材,利用电导率法、Logistic方程研究高温半致死温度(LT50),以期评价牡丹种质资源的耐热性。结果表明,在逐步高温处理过程中,13个牡丹品种的细胞伤害率呈典型的S形曲线增长趋势,经显著性检验符合Logistic方程。13个牡丹品种的LT50为51.31~59.73 ℃,其中B24的LT50最高,为59.73 ℃,而海黄的LT50最低,为51.31 ℃。利用有序样品最优分割聚类法,将13个牡丹品种分为3个类群,B24、太平红、B10、凤丹荷和凤丹白属于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7.70 ℃;香玉、莲鹤、五星玉、岛锦和垫江红属于中度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6.32 ℃;ZB1、泼墨紫和海黄属于不耐热类型,LT50平均值为53.3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7. 基于生态足迹的常州市生态承载力评价
    潘昱奇, 李满春, 姜朋辉, 陈登帅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 (6): 48-5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2.06.009
    摘要548)      PDF (4494KB)(923)   
    以常州市为例,探索了基于生态足迹模型的人口与经济承载规模预测。结果表明,常州市人均生态足迹从2009年(2.970 7 hm2)到2014年(3.994 1 hm2)呈增长趋势,年均增长率为6.10%。生态足迹以农地、化石能源用地和水域为主,林地最小;常州市人均生态承载力从2009年(0.304 0 hm2)到2014年(0.290 8 hm2)基本呈下降趋势,年均变化率为-0.73%。农地(55.32%以上)和建设用地(37.18%以上)为主要生态承载力供给,二者占总生态承载力的比重从2009年的94.33%增长到2014年的94.64%,水域和化石能源用地供给不足,可开发利用的林地面积不大;2009—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增长趋势明显,生态压力的增长趋势与人均生态赤字基本保持一致,到2014年人均生态赤字为3.738 2 hm2,生态压力指数为12.855 1。主要生态赤字是农地和化石能源用地导致,建设用地是主要生态盈余来源。总体来看,常州市的土地需求超过生态承载力范围,需要进一步调整土地利用结构,优化国土空间格局。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8. 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下数字经济驱动乡村振兴的组态路径
    姚倩
    湖北农业科学    2024, 63 (7): 244-24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4.07.039
    摘要176)      PDF (4672KB)(212)   
    以构造数字经济综合评价指标的4个分指标及2个中介变量为条件变量,采用模糊集定性比较分析方法对组态路径进行探究。根据熵值法测度,2016—2022年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全国数字经济发展水平综合得分从2016年的0.091上升至2022年的0.257。2016—2022年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综合得分呈上升趋势,其中,全国乡村振兴发展水平的综合得分从2016年的0.228上升至2022年的0.394。在条件变量必要性验证中,一致性结果均低于0.900,表明所有条件变量都不是结果变量的必要条件。在充分性验证中,组态路径R1的原始覆盖度为0.513,组态路径R2的原始覆盖度为0.327,总体解覆盖度为0.566,表明这2个条件组态均能够对乡村振兴水平上升的原因进行解释。在组态路径R1中,发展环境、人力资本均为核心条件,数字产业化、数字金融和技术创新水平为边缘条件,发挥辅助作用,而产业数字化几乎不起作用;在组态路径R2中,发展环境、数字产业化、数字金融和技术创新水平属于核心条件,产业数字化程度相对较低,人力资本几乎不起作用,表明乡村振兴条件组态具有高数字经济、低产业数字化的特征。当一致性的阈值增加后,乡村振兴水平的条件组态结果保持不变,表明模型具有较高的稳定性。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19. 西南地区玉米抗穗腐病品种筛选与综合评价
    李辉, 苟晓松, 张小微, 宋成孝, 段明禹, 陈小翠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 (7): 7-1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7.002
    摘要283)      PDF (1623KB)(381)   
    为了筛选出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玉米(Zea mays L.)抗穗腐病新品种,采取随机区组设计,选取42个西南地区主推的玉米品种进行了抗病性鉴定和产量相关性状的分析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品种对玉米穗腐病、茎腐病以及纹枯病等真菌性病害的抗性不同,其中锋玉799、秋硕玉2号、桂单162和正大615共4个品种的综合抗性最好,达高抗(HR)水平。此外,不同品种的株高、穗位高、穗长、穗粗、秃尖长、穗行数、行粒数、百粒重、出子率和产量差异较大;各品种平均产量在4 118.10~9 855.60 kg/hm2,其中水靖单15产量最高,为9 855.60 kg/hm2,秋硕玉2号产量次之,为9 758.25 kg/hm2。综合来看,秋硕玉2号、锋玉799、靖玉1号、水金玉6号、正红311以及中玉335这6个品种的综合抗病性较好,最终产量也相对较高,筛选为适合西南地区种植的玉米抗穗腐病新品种。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20. 四种茶花品种花朵的香气挥发物分析
    杨敏, 谢焰锋, 许林, 向琮琳, 傅劭, 陈宝林, 魏鸣, 陈晓桂, 李清源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 (7): 137-14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23.07.024
    摘要273)      PDF (2124KB)(359)   
    以C37(Camellia japonica C37)、甜凯特(Camellia japonica Sweet Emily Kate)、姬(Camellia lutchuensis Hime)、烈香(Camellia japonica Liexiang)4种香花型茶花品种为材料,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联用(SPME/GC-MS)技术,分析4种茶花品种在盛花期花朵的香气挥发物成分及相对含量。结果表明,在C37、甜凯特、姬、烈香中检测出香气挥发物,分别为27、10、19、27种,主要包括醇类、酯类、醛类、芳香族化合物、酚类、醚类、萜类、酮类、烷烃、脂肪酸10类化合物。正己醇、苯甲醛、苯甲醇、苯乙醛、苯甲酸甲酯、苯乙醇、萘、水杨酸甲酯为4种茶花品种主要的挥发物成分,这些化合物分别占C37、甜凯特、姬、烈香总挥发物含量的86.84%、90.32%、93.81%、82.20%,苯环类化合物为主要花香成分。苯甲酸甲酯在C37和姬中的相对含量最高,分别为39.37%和42.00%;而苯乙醇(31.60%)在烈香中的相对含量最高;正己醇(70.22%)为甜凯特的主要挥发物。4种茶花品种花朵中酯类及醇类物质的相对含量远高于其他化合物,是茶花主要的挥发物。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