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林兴春. 5个香椿无性系嫁接苗苗期生长节律分析[J]. 林业勘察设计,2015(1):124-127. [2] 张雅丽,张乐,高涵,等. 北京不同地区紫香椿营养成分分析[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9(1):75-81. [3] 史冠莹,王晓敏,赵守涣,等. 不同产地香椿嫩芽主要营养成分、活性物质及挥发性成分分析[J]. 食品工业科技,2019,40(3):207-215,223. [4] 张英姿,张宏伟,李月凤,等. 香椿材蔬两用经济林丰产培育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6,32(7):157-158. [5] 张英姿,张宏伟,李月凤,等. 香椿蔬菜叶用经济林矮化密植丰产园栽培技术[J]. 中国园艺文摘,2017,33(10):189-191. [6] 王江,潘晓芳. 香椿不同类型种子及幼苗生长规律差异性[J]. 广西林业科学,2017,46(2):155-159. [7] 黄海. 香椿苗木培育与栽培管理技术[J]. 四川林勘设计,2018(3):80-82. [8] 余觉来,张乃华,蒋念亮,等. 香椿丰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4(7):110-111. [9] YIN Q Z, GU C T, ZHANG L Y,et al.Research of protected cultivation techniques of Toona sinensis on mountain slopes[J]. Asian agricultural research,2018,10(3):78-82. [10] 周祥斌,周玮,林玮,等. 14个香椿种源生长节律的观测与分析[J].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2016,37(5):84-90. [11] 管磊,周桂香,朱琴,等. 四川盆地香椿生长规律初步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11,32(2):100-103. [12] 周诚,廖海红,王丽艳,等. 毛红椿播种苗苗期生长规律分析[J]. 林业科技开发,2013,27(1):18-21. [13] 李春喜. 生物统计学(第三版)[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5. [14] 石家琛. 造林学[M].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出版社,1992.2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