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田涛,秦松,刘永虎,等.海南省海洋牧场的建设思路与发展经营策略分析[J].海洋开发与管理,2017,34(3):61-66. [2] 许强,刘维,高菲,等.发展中国南海热带岛礁海洋牧场——机遇、现状与展望[J].渔业科学进展,2018,39(5):173-180. [3] 吴程宏,张羽翔,赵海龙,等.海南文昌冯家湾人工鱼礁区渔业资源养护效果初步评估[J].海洋湖沼通报,2020(6):158-167. [4] 傅明珠,孙萍,孙霞,等.锦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对环境变化的响应[J].生态学报,2014,34(13):3650-3660. [5] 吴玉霖,孙松,张永山.环境长期变化对胶州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影响[J].海洋与湖沼,2005(6):9-20. [6] 王符菁,林元烧,曹文清,等.北部湾北部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营养盐的关系[J].热带海洋学报,2015,34(6):73-85. [7] 陈丹丹,庞巧珠,陈晓慧,等.2018年春秋季海南后水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湖沼通报,2020(5):113-120. [8] 赖俊翔,许铭本,庄军莲,等.广西北部湾近岸海域春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技术学报,2017, 36(6):65-70. [9] 徐姗楠,林华剑,戴明,等.广西近岸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的生态特征[J].生态学杂志,2014,33(10):2733-2739. [10] 刘志勇,陈杨航,杨毕铖,等.诏安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海洋学学报,2020,39(3):359-367. [11] 何斌源,赖廷和,宁秋云,等.防城河口湾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环境科学,2021,40(5):766-775,804. [12] 杨晓改,薛莹,昝肖肖,等.海州湾及其邻近海域浮游植物群落结构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7):2123-2131. [13] 曾茹,李亚军,何金曼,等.清澜港近岸海湾春秋两季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安徽农业科学,2021,49(10):77-82,100. [14] 刘懂,陈晨,王莉,等.象山港海洋牧场示范区浮游植物的群落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2016,47(5):1024-1032. [15] 王菲菲,章守宇,林军.象山港海洋牧场规划区叶绿素a分布特征研究[J].上海海洋大学学报,2013,22(2):266-273. [16] 江志兵,陈全震,寿鹿,等.象山港人工鱼礁区的网采浮游植物群落组成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生态学报,2012,32(18):5813-5824. [17] 谢斌,张硕,李莉,等.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与水质参数的关系[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1):121-129. [18] 高春梅,郑伊汝,张硕.海州湾海洋牧场沉积物-水界面营养盐交换通量的研究[J].大连海洋大学学报,2016,31(1):95-102. [19] 黄宏,李大鹏,张岩,等.海州湾海洋牧场人工鱼礁投放对营养盐的影响[J].环境科学学报,2017,37(8):2854-2861. [20] 李大鹏,张硕,石一茜,等.海州湾海洋牧场浮游植物群落年际变化特征分析[J].生态环境学报,2017,26(2):285-295. [21] 李大鹏,张硕,黄宏.海州湾海洋牧场的长期环境效应研究[J].中国环境科学,2018,38(1):303-310. [22] 沈国英,施并章.海洋生态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 [23] 杨东方,陈生涛,胡均,等.光照、水温和营养盐对浮游植物生长重要影响大小的顺序[J].海洋环境科学,2007,26(3):201-207. [24] 霍文毅,俞志明,邹景忠,等.胶州湾中肋骨条藻赤潮与环境因子的关系[J].海洋与湖沼,2001,32(3):311-318. [25] 李涛,邱忠洋,张辉.基于GIS的海洋气象综合观测应用平台系统设计[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6):1492-1498,153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