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Vol. 57 ›› Issue (16): 138-142.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16.033
朱茂然, 钱泽森
收稿日期:
2018-05-28
发布日期:
2019-12-16
作者简介:
朱茂然(1997-),男,湖南娄底人,本科生,研究方向为农业经济学,(电话)15071380761(电子信箱)zmrhzau@163.com。
基金资助:
ZHU Mao-ran, QIAN Ze-sen
Received:
2018-05-28
Published:
2019-12-16
摘要: “农超对接”对提供稳定的农产品销售途径,提高农产品质量具有重要意义,而当前“农超对接”面临着合作社、超市大批退出对接的困境,严重影响了“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采用湖北省武汉市48家农业合作社的抽样调研数据,运用多项Logit模型从供应链内部和外部环境两个方面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合作社规模、超市信誉、政策支持程度、物流运送能力对“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政府需要加强财政扶持,完善贷款业务;合作社应该不断提高自身实力,实施标准化生产;超市积极提升预测能力及信息化程度,从而有效提高“农超对接”供应链的稳定性。
中图分类号:
朱茂然, 钱泽森.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分析——以“农户+合作社+超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18, 57(16): 138-142.
ZHU Mao-ran, QIAN Ze-sen. Effecting Factors of “the Farming-supermarket Docking” Supply Chain ——Evidence from the Mode of “Farmers+Cooperatives+Supermarkets”[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8, 57(16): 138-142.
[1] 胡定寰. 农产品“二元结构冶论——论超市发展对农业和食品安全的影响[J].中国禽业导刊,2005(16):18-19. [2] 刘卫华.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评价[J].铜仁学院学报,2011(13):77-79. [3] HERNÁNDEZ R,REARDON T,BERDEGUE J. Supermarkets,wholesalers,and tomato growers in Guatemala[J].Agricultural Economies,2007,36(3):281-290. [4] 王杜春,吴瑞琳.农民专业合作社参与农超对接的影响因素探讨[J].商业时代,2013(32):25-27. [5] 李莹,刘兵.影响农户“农超对接冶行为实现的因素分析——基于山东省威海地区的调查[J].农村经济,2013(6):58-62. [6] 刘慧,任珊珊,梁凯.供应链稳定性评价模型的构建与应用[J].中国管理科学,2013(2):447-452. [7] 杜金红. “农超对接”生鲜农产品供应链稳定性影响因素研究——以太原市为例[D].太原:山西财经大学,2015. [8] 杨青,刘维忠,龙涛.新疆农村金融发展与农村经济增长的关联性[J].贵州农业科学,2015(5):243-246. [9] 解东川. 基于演化博弈的“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性与协调研究[D].成都:电子科技大学,2015. [10] 黄胜忠,王磊,徐广业.农民专业合作社与超市对接的利益博弈分析——基于利益相关者视角[J].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5):34-41. [11] 王海元,李学兰.农超对接下的农产品供应网络优化[J].商业经济研究,2017(14):118-120. [12] 郭锦墉,徐磊.农民合作社“农超对接”参与意愿和参与程度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江西省的抽样调查[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31(6):17-25,82. [13] 张晓琳,罗永泰.基于全产业链的农产品流通困局与流通体系建设研究[J].商业经济与管理,2012(12):16-22. [14] 赵嵘嵘. “农超对接”供应链稳定机制研究[D].南昌:江西农业大学,2013. [15] 施晟,卫龙宝,伍骏骞.“农超对接冶进程中的溢价产生与分配——基于“农户+合作社+超市冶模式创新的视角[J].财贸经济,2012(9):85-92. |
[1] | 朱冬元, 纪磊. 基于STIRPAT模型的长江经济带碳排放驱动因素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1): 50-54. |
[2] | 肖蕊, 邵怀勇, 李峰, 谢洪斌. 四川省“三生空间”分类评价与时空格局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1): 146-152. |
[3] | 向晓宇, 李峰, 欧阳欣, 尚嘉宁, 邵怀勇. 平山县的“三生”空间转型及生态效应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60-63. |
[4] | 林茜, 叶秀敏. 异质化发展推动淘宝村转型升级——以湖北省下营村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51-155. |
[5] | 李娜娜, 周小婷, 张红霞, 邓淑红. 基于Interbrand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价值量化评估研究——以柞水木耳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56-161. |
[6] | 田浩. 宅基地改革的SWOT分析——以大理市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71-174. |
[7] | 张影, 吴保林. 陕西省产业结构和减贫效应耦合协调发展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84-188. |
[8] | 叶雨寒, 高强. 日韩经验对中国农村空心化治理的启示[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89-194. |
[9] | 徐康宁, 喻晓玲. 基于数据包络模型下的新疆农业生产效率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7): 161-165. |
[10] | 朱强, 汪倩. 乡村振兴视域下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困境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7): 197-200. |
[11] | 王巍, 吴训山, 兰玉梅, 龚世飞, 郭元平. 十堰市订单蔬菜问题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147-150. |
[12] | 张婉晴, 王华丽.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新疆阿瓦提县驻村帮扶绩效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161-165. |
[13] | 王萍. 不完全契约条件下村干部激励机制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171-175. |
[14] | 王诗铃, 陈普亮. 恩施州硒旅融合的特质分析与前景展望[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180-183. |
[15] | 苏明伟, 张伟峰, 杜鹃, 李明洁, 段炼, 梁永康. 2010—2018年陕西省LUCC动态变化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29-34.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