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刁治维,王芝碧,张力.中国养猪业现状与发展[J].畜禽业,2016(7):62-63. [2] 周开锋. 中国养猪业现状及中小猪场转型之路[J].北方牧业,2016(1):7. [3] 陈瑶,王树进.我国畜禽集约化养殖环境压力及国外环境治理的启示[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4,23(6):862-868. [4] 马红芳,庄黎宁,李飞.2种新分离微藻的生长、氮磷去除和营养特性的比较研究[J].环境工程学报,2013,7(11):4377-4382. [5] 陈香元. 小球藻与平菇共生体系的构建及其在养猪沼液净化中的应用研究[D].南昌:南昌大学,2014. [6] 程海翔. 一株栅藻的分离培养及其应用于养猪废水处理的潜力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13. [7] MORALES-AMARAL M DEL M,GÓMEZ-SERRANO C,ACIÉN F G,et al. Outdoor production of Scenedesmus sp in thin-layer and raceway reactors using centrate from anaerobic digestion as the sole nutrient source[J].Algal Res,2015,12:99-108. [8] 刘振强. 微藻优化培养、采收及沼液培养微藻的研究[D].杭州:浙江工业大学,2012. [9] 许云,梁文思,刘志媛.2株微藻对养殖废水中氮磷去除率的影响[J].热带生物学报,2014(3):228-232.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水和废水监测分析方法[M].第四版.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 杨祎. 规模化养殖微藻净化沼液研究[D].福州:福建师范大学,2015. [12] 王爱业,吉雪莹,陈卫民,等.亚硝态氮对铜绿微囊藻和四尾栅藻生长的影响[J].安全与环境学报,2008,8(4):12-15. [13] 赖子尼,石存斌,吴淑勤.池塘氮、磷浓度及藻相水色的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论丛,1998(6):65-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