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太明,孙喜波,刘布春,等. 安徽省水稻高温热害保险天气指数模型设计[J]. 中国农业气象,2015,36(2):220-226. [2] 杨晓娟,刘布春,刘园. 中国农业保险近10 年来的实践与研究进展[J].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2,14(2):22-30. [3] 张祖荣. 我国农业保险发展滞后的原因探析[J]. 经济经纬,2007(3):144-146. [4] HOROWITZ J K,LICHTENBERG E.Risk-reducing and risk-i ncreasingeffects of pesticides[J].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1994,45(1):82-89. [5] 蔡大鑫,张京红,邹海平,等. 海南岛香蕉寒害纯保险费率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2013,22(6):210-216. [6] 娄伟平,吴利红,倪沪平,等. 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4):1339-1347. [7] BARNETT B J,MAHUL O.Weather index insurance for agriculture andrural areas in lower-income countries[J]. American journal of agricultural economics,2007,89(5):1241-1247. [8] 陈盛伟.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在发展中国家的应用及在我国的探索[J]. 保险研究,2010(3):82-88. [9] SKEES J R.Developing rainfall-based index insurance in Morocco[M]. World bank publications,2001. [10] 娄伟平,吴利红,倪沪平,等. 柑橘冻害保险气象理赔指数设计[J]. 中国农业科学,2009,42(4):1339-1347. [11] 杨太明,刘布春,孙喜波,等. 安徽省冬小麦种植保险天气指数设计与应用[J]. 中国农业气象,2013,34(2):229-235. [12] 刘映宁,贺文丽,李艳莉,等. 陕西果区苹果花期冻害农业保险风险指数的设计[J]. 中国农业气象,2010,31(1):125-129,136. [13] 孙鹏.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产品设计研究:以山东省冬小麦干旱指数保险为例[D]. 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2. [14] 于宁宁.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研究[D]. 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15] 任义方. 农业气象指数保险方法研究[D]. 北京: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2011. [16] 房世波. 分离趋势产量和气候产量的方法探讨[J]. 自然灾害学报,2011,20(6):13-18. [17] DB36 /T 511-2007,江西省双季稻气象灾害指标[S]. [18] 王克,张峭. 农作物单产风险分布对保险费率厘定的影响:以新疆3 县(市)棉花单产保险为例[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10,15(2):114-120. [19] 刘布春,梅旭荣. 农业保险的理论与实践[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230-2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