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吕萍. 城乡经济一体化中集体土地流转问题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3,24(2):52-56. [2] 孙宪忠.推进农地三权分置经营模式的立法研究[J].中国社会科学,2016(7):145-163,208-209. [3] 严金明,迪力沙提,夏方舟.乡村振兴战略实施与宅基地“三权分置”改革的深化[J].改革,2019(1):5-18. [4] 徐宗威. 《物权法》中关于农村宅基地使用权有条件转让问题[J].城乡建设,2006(5):42. [5] 单平基. “三权分置”理论反思与土地承包经营权困境的解决路径[J].法学,2016(9):54-66. [6] 陈柏峰. 农村宅基地限制交易的正当性[J].中国土地科学,2007(4):44-48. [7] 韩文龙,谢璐.宅基地“三权分置”的权能困境与实现[J].农业经济问题,2018(5):60-69. [8] 陈胜祥. 农地“三权”分置的路径选择[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2):22-28,57. [9] 陈振,罗遥,欧名豪.宅基地“三权分置”:基本内涵、功能价值与实现路径[J].农村经济,2018(11):40-46. [10] 刘禺涵. “三权分置”下的土地经营权登记[J].中国土地科学,2017,31(1):73-79. [11] 王春磊. 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的现实困境与路径策略[J].中国国土资源经济,2019,32(12):25-30. [12] 张守夫,张少停.“三权分置”下农村土地承包权制度改革的战略思考[J].农业经济问题,2017,38(2):9-15,1. [13] 孙德超,周媛媛.农村土地“三权”分置面临的现实困境、政策供给体系及其保障措施[J].经济问题,2020(1):79-86,102. [14] 徐忠国,卓跃飞,吴次芳,等.农村宅基地三权分置的经济解释与法理演绎[J].中国土地科学,2018,32(8):16-22. [15] 道格拉斯·C·诺思.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M].陈郁,罗华平,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1. [16] 杨子蛟. 我国农村土地制度的历史变迁与现实反思——基于“制度环境约束下的利益集团博弈理论”的分析[J].宁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2):128-136. [17] 廖祖君. 对我国林地权属安排的一种解释:基于新制度经济学范式[J].农村经济,2007(6):35-36. [18] 钱忠好,冀县卿,刘芳.外部利润、同意一致性与农村集体非农建设用地使用制度创新——昆山富民合作社制度创新的理论解析[J]. 中国制度变迁的案例研究,2010(00):171-193. [19] 朱新华,柴涛修,陈利根.宅基地使用权流转制度改革的制度经济学解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9,23(4):34-37,42. [20] 吴杰华,吴杰宇.论农村土地流转过程中的利益博弈与制度均衡[J].社科纵横,2009,24(5):45-4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