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悦,钟延勇,安烨. 产业集聚对旅游产业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基于中国旅游产业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旅游学刊,2015(5):14-22. [2] 褚继辉. 全域旅游视域下的内蒙古旅游产业的发展潜力展望[J].经贸实践,2017(7):297-298. [3] BRULHART M, MATHYS N A.Sectoral agglomeration effects in a panel of European regions[J].Regional science and urban economics,2008,38(4):348-362. [4] JULIE F, KATHERINE E.Growing south Carolina's tourism cluster[J].Business and economic review, 2006,52(3):15-20. [5] 邓冰,俞犧,吴必虎.旅游产业的集聚及其影响因素初探[J].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6):53-57. [6] 马晓龙,卢春花.旅游产业集聚:概念、动力与实践模式——嵩县白云山案例[J].人文地理,2014(2):138-143. [7] 王兆峰. 旅游产业集群识别方法分析[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1):82-86. [8] 王凯,易静.区域旅游产业集聚与绩效的关系研究——基于中国31个省区的实证[J].地理科学进展 ,2013(3):147-156. [9] 谢燕娜,朱连奇,杨迅周,等.河南省旅游产业集聚区发展模式创新研究[J].经济地理,2013,33(11):175-180. [10] 赵华,于静.陕西省旅游产业集群的集聚度测算和经济效应分析[J].经济问题,2016(3):102-106. [11] 何学海. 基于区位熵理论的贵州省旅游产业集聚度研究[J].遵义师范学院学报,2017,19(1):45-49. [12] 张河清,王蕾蕾,田晓辉.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J].经济地理,2010( 12) : 2116-2121. [13] 孔旭红,王祖康.全域旅游背景下内蒙古旅游开发提升策略研究[J].产业与科技论坛,2020(2):18-19. [14] 苗丽. 以旅游产业为促进内蒙古经济绿色发展的着力点[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7(7):20-2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