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郜国玉. 河南省生态功能区划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0. [2] 徐卫华,欧阳志云,王学志,等.汶川地震重灾区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与对策[J].生态学报,2008,28(12):5820-5825. [3] 熊善高,秦昌波,于雷,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22):7899-7911. [4] 尤南山,蒙吉军.基于生态敏感性和生态系统服务的黑河中游生态功能区划与生态系统管理[J].中国沙漠,2017,37(1):186-197. [5] 熊善高,秦昌波,于雷,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功能和生态敏感性的生态空间划定研究——以南宁市为例[J].生态学报,2018,38(22):7899-7911. [6] 蔡佳亮,殷贺,黄艺.生态功能区划理论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0,30(11):3018-3027. [7] 刘焱序,傅伯杰,王帅,等.从生物地理区划到生态功能区划——全球生态区划研究进展[J].生态学报,2017,37(23):7761-7768. [8] 李晶,王媛,殷守强,等.张家口市生态保护重要性评价及主导生态功能分区研究[J].土壤通报,2020,51(2):280-288. [9] 彭建,吕丹娜,董建权,等.过程耦合与空间集成:国土空间生态修复的景观生态学认知[J].自然资源学报,2020,35(1):3-13. [10] 王军,钟莉娜.生态系统服务理论与山水林田湖草生态保护修复的应用[J].生态学报,2019,39(23):8702-8708. [11] 环境保护部.生态功能分区技术规范(征求意见稿)[EB/OL].(2014-05)[2014-05]. https://www.mee.gov.cn/gkml/hbb/bgth/201405/W020140521503238692338.pdf. [12] 赵萌萌. 基于GIS的区域生态敏感性综合评价实例分析[D].河南开封:河南大学,2017. [13] 李兴平. 洛阳市环境保护规划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5. [14] 袁鹏奇. 基于生态安全格局的汝阳县域生态红线划定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19. [15] 马平娜. 洛宁县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的湿地保护问题[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2013,3(10):13-14. [16] 刘娇. 洛阳市土地利用与生态环境建设协调研究[D].郑州:河南农业大学,2011. [17] 胡小静. 低碳经济下洛阳市生态城市规划研究[J].环境科学与管理,2017,42(5):37-41. [18] 陈少乐. 洛阳市海绵城市规划之城市面源污染控制研究[A].中国城市科学研究会,江苏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苏州市人民政府.2018城市发展与规划论文集[C].2018.952-961. [19] 胡明玉,成静亮,石珍.基于RS技术的伊川县生态环境评价[A].河南省地质学会.河南省地质学会2019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2019.96-102. [20] 张杨,宁浩桐,魏凌.水陆统筹视角下的生态空间划定及用途管制探讨——以河南省新安县为例[J].中国土地,2019, 38(6):28-30. [21] 朱振肖,王夏晖,饶胜,等.国土空间生态保护修复分区方法研究——以承德市为例[J].环境生态学,2020,2(Z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