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ease wait a minute...
Rss服务
Email Alert
Toggle navigation
首页
期刊简介
投稿须知
编委会
期刊订阅
论文查重
广告服务
联系我们
当期目录
2019年 第58卷 第13期 刊出日期:2019-07-10
上一期
下一期
综述
沼液对不同植物病原菌的抑制效果研究进展
刘继红, 尹芳, 杨斌, 王昌梅, 赵兴玲, 吴凯, 柳静, 杨红, 刘士清, 张无敌
2019, 58(13): 5-1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1
摘要
(
485
)
PDF
(1401KB) (
27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沼液抑制植物病原菌对于发展有机农业、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废弃资源再利用及农业可持续发展都具有重要的意义。通过对大量相关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结果表明,目前用来做抑菌试验的沼液有动物类原料、植物类原料和其他废弃物类三大类;对沼液的处理工艺有不同温度、不同发酵pH、不同发酵时段、不同存放时间、不同浓度、与化学农药的不同配比等;所涉及到的植物病原菌包括辣椒疫霉菌(
Phytophthora capsici
)、烟草赤星菌(
Alternaria alternata
)、甜瓜蔓枯病病菌(
Didymella bryoniae
)等60余种。不同发酵原料、对沼液的不同处理工艺等针对不同的植物病原菌有不同的抑制效果。
育种·栽培
播期对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
陈龙, 张美玲, 陈洪利, 李俊和, 于文颖
2019, 58(13): 11-1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2
摘要
(
479
)
PDF
(1500KB) (
2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研究播期对辽南地区水稻(
Oryza sative
L.)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以该地主栽耐盐碱水稻品种盐丰47为试验材料,设置4个不同播期,分别为4月5日(S1)、4月15日(CK)、4月25日(S2)和5月5日(S3),分析不同播期对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播期提前引起水稻全生育期延长,播期推迟引起水稻全生育期缩短;播期提前和推迟均导致盐丰47株高在营养生长期(三叶期至拔节期)高于CK,生殖生长期(乳熟期)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盐丰47水稻叶面积在分蘖期至抽穗期总体大于CK,乳熟期后低于CK;提前和推迟播种水稻地上部干物重分蘖期至拔节期均高于CK,抽穗期均低于CK。4个播期中CK理论产量最高,S2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最高;提前播种水稻每穗粒数、每穗实粒数、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推迟播种水稻千粒重和理论产量均低于CK。辽南地区耐盐碱水稻的适宜播期为4月15—25日,可以在影响水稻生长发育生物量及产量指标的关键时期采取适当措施增加株高、叶面积、地上部干物重,以实现后期的高产。
丰两优香1号在江汉平原作再生稻的特征特性及机械化栽培技术
杨洪勇, 谢磊, 余为仆, 文举, 万峰, 徐国华, 吴芸紫
2019, 58(13): 16-1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3
摘要
(
579
)
PDF
(1375KB) (
32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丰两优香1号是江汉平原再生稻主栽品种,具有米质优、早熟、丰产性好、再生能力较强等特点,根据该品种的特征特性,结合近几年的生产试验,总结了适合该品种作再生稻的全程机械化高产栽培技术。
资源·环境
协同治理视角下的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研究——以江苏省为例
钱丹华
2019, 58(13): 19-2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4
摘要
(
485
)
PDF
(1458KB) (
2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当前农村水环境污染形势不容乐观,农村水环境污染治理任务艰巨。以江苏省为例,分析污染的来源发现,农村水环境存在全能主义政府管制、城乡二元结构固化、水环境公共物品属性以及农民自身诉求和局限等方面的治理困境。为保护农村水环境,需要改善农村水环境治理机制,从协同治理视角出发,建立起政府、市场、社会协同和公众参与机制,建立关于农村水环境协同治理网络,以期能推动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湘江长沙综合枢纽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及水质分析
陆娇, 张琦, 刘应迪
2019, 58(13): 24-2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5
摘要
(
482
)
PDF
(1574KB) (
41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探讨湘江长沙综合枢纽上下游的浮游动物群落结构分布以及水质状况,2016年1—11月对研究水域进行6次采样分析。鉴定出浮游动物共计125种,包含轮虫60种、原生动物41种、枝角类13种、桡足类11种,物种组成上以轮虫和原生动物占据优势。优势种在时间尺度以原生动物占优势,其中球形砂壳虫为研究水域全年的优势种。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浮游动物密度在时间尺度上具显著差异(
P
<0.05),空间尺度不具显著性(
P
>0.05)。主成分分析法(PCA)显示溶解氧、氟化物、Cu、Cd、Zn含量是影响浮游动物密度变化的主要环境因子;冗余分析(RDA)结果表明,重金属仍是影响群落结构的主要污染物,有机污染较严重。生物多样性指数评价显示,研究流域水质呈轻度至中度污染,上游的水质优于下游水质,流域水质符合Ⅱ至Ⅲ类水标准。
邛海河-湖系统春季浮游植物磷胁迫研究
王雪梅, 赵刘平, 胡金朝, 杨红
2019, 58(13): 30-34.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6
摘要
(
462
)
PDF
(1540KB) (
25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水体群落水平碱性磷酸酶活性分析方法,研究了2016年春季(4—5月)邛海河-湖系统浮游植物磷胁迫,包括邛海周边6条主要河流、河口和邻近湖域。结果表明,邛海春季河-湖系统浮游植物叶绿素浓度和碱性磷酸酶活性存在明显的空间异质性,进而导致不同河流和不同区域存在不同程度的磷胁迫现象,其中官坝河河流的胁迫程度最高,其次是官坝河河口、青河河口、鹅掌河邻近湖域,而青河邻近湖域的胁迫程度最低。
施氮量对烟田CO
2
排放及土壤温度和水分的影响
杜兴华, 何登峰, 朱峰, 赵洋洋
2019, 58(13): 35-3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7
摘要
(
466
)
PDF
(1866KB) (
14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深入了解氮肥施用量对烟田碳排放的影响,采用大田试验方法设置了不同地区不同烟草品种的氮肥试验。结果表明,施氮量为75 kg/hm
2
时,烟田CO
2
的排放速率和硝态氮含量明显提高;氮肥施用对土壤温度的影响较小,对土壤水分基本没有影响,两地土壤含水量的变化主要是与当地降雨有关;总体上,土壤CO
2
排放与土壤温度在高氮肥施用处理下(75 kg/hm
2
)显著相关,与土壤水分含量相关性较差。
不同有机水溶肥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
鲁荣海, 向娟, 岁立云, 吴永枚, 陈玲, 王波, 林立金, 潘绍坤
2019, 58(13): 40-4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8
摘要
(
524
)
PDF
(1409KB) (
33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茄子(
Solanum melongena
L.)幼苗施用不同浓度的3种有机水溶肥(阿卡迪安海藻肥、明月泡叶藻肥和乾力氨基酸水溶肥),研究了不同有机水溶肥对茄子幼苗生长的影响。结果表明,与对照(清水)相比,合适浓度的有机水溶肥可促进茄子幼苗生长,提高幼苗期茄子的各项生长指标。其中以0.5 g/L明月泡叶藻肥效果最好,生物量提高0.021 g,径粗增加0.15 mm,壮苗指数提升0.021;其次为1.0 g/L乾力氨基酸水溶肥。因此,0.5 g/L明月泡叶藻肥和1.0 g/L乾力氨基酸水溶肥既能促进茄子幼苗生长,又能促进茄子壮苗的形成,可用于茄子育苗生产。
植物促生菌DM在胁迫条件下产多胺成分的变化
刘秀, 郑宜令, 李艳秋, 范亚军
2019, 58(13): 44-4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09
摘要
(
527
)
PDF
(1634KB) (
25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利用不同pH及不同NaCl浓度的培养基培养植物促生菌阴沟肠杆菌(
Enterobacter cloacae
)菌株DM,高效液相色谱定性定量分析菌体上清液中多胺成分的变化。结果表明,加入NaCl胁迫后,腐胺、亚精胺浓度迅速升高,150 mmol/L NaCl培养液中腐胺、亚精胺、精胺浓度最高,随后降低;在pH 8时培养液中3种多胺含量最高,pH小于8 时溶液中多胺浓度随pH降低而减小,pH大于8 时溶液中多胺浓度随pH升高而减小。在盐胁迫及酸碱胁迫条件下,DM菌生物量下降,菌液中多胺浓度发生变化,提示DM菌可能通过调节多胺浓度来应对非生物胁迫。
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氮、磷、钾吸收分配与利用效率分析
丁亨虎, 吴家琼, 伍艮春, 董华兵, 刘克芝, 孙玉海
2019, 58(13): 48-5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0
摘要
(
506
)
PDF
(1836KB) (
110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摸清汉江洲滩平地夏玉米(
Zea mays
L.)氮肥、磷肥、钾肥的利用现状,科学推荐夏玉米氮、磷和钾肥的施用量,按照“3414”部分方案实施了氮、磷和钾肥效用试验。结果表明,洲滩平地中等以下肥力田块小麦秸秆全量还田条件下,氮、磷、钾配施能显著提高玉米产量,氮、磷、钾肥增产幅度分别为27.49%、6.29%、3.15%。肥料行端(边)边际效应对肥料试验结果有一定的影响,此类田块氮、磷、钾肥行端(边)边际效应幅度为-5.37%~5.97%。夏玉米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推荐配方施肥(OPT)为2 471 mg/株,氮素对增加子粒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氮素>钾素>磷素;茎叶氮、磷、钾养分吸收量OPT为7 502 mg/株,钾素对增加茎叶产量贡献最大,表现为钾素>氮素>磷素。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和氮、磷、钾肥料利用率表现为土壤肥力越低其吸收量和利用率越高,OPT玉米每100 kg子粒氮、磷、钾养分吸收量为8.84 kg,其中N 4.25 kg、P
2
O
5
0.73 kg、K
2
O 3.86 kg;氮、磷、钾肥当季回收利用率分别为65.43%、14.49%、27.74%;OPT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63.85%,当地常规施肥氮、磷、钾协同利用率为48.66%,表明推荐施肥量N 204 kg/hm
2
、 P
2
O
5
72 kg/hm
2
、K
2
O 72 kg/hm
2
为适宜施肥量。
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及预测
陈波, 马向平
2019, 58(13): 56-5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1
摘要
(
480
)
PDF
(1384KB) (
33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结合DPSIR模型构建山东省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评价指标体系,运用多指标加权综合评价法计算2006—2016年综合评价指数,并利用GM(1,1)模型对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进行预测。结果表明,2006—2016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总体呈上升趋势,但仅处于初步可持续性阶段;经预测,2017—2022年潍坊市耕地资源可持续利用水平呈稳定上升趋势,并将在2022年达到一般可持续性水平阶段。
电气-几何模型对位置因子精细化取值的应用研究
史雅静, 赵佳, 陈仁君
2019, 58(13): 60-6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2
摘要
(
473
)
PDF
(1754KB) (
16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电气-几何模型计算雷击风险评估中位置因子(
C
D
)的方法,结合湖北省的雷电流幅值概率分布情况,通过实例对评估对象位置因子的取值以及等效截收面积进行分析计算。然后用AutoCAD作图法对上述方法计算得出的评估对象的等效截收面积进行验证,得出该取值法在适用范围上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且不能准确表征出周围建筑对评估对象等效截收面积的影响程度。
利川市耕地铜、锌、铁、锰有效态含量及其空间分布
周富忠, 王明琼, 冉露
2019, 58(13): 64-7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3
摘要
(
492
)
PDF
(1518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检测、统计并分析了湖北省利川市604个耕地土样的pH和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及有机质含量。结果表明,利川市耕地土壤pH平均为6.21±1.15,变幅为3.95~8.58,变异系数为18.49%,属中等偏弱变异;有机质含量平均为(27.17±10.84) g/kg,变幅为5.39~88.50 g/kg,变异系数为39.90%,属中等变异。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平均含量分别为(1.39±1.31) mg/kg、(1.07±0.92) mg/kg、(58.84±52.67) mg/kg、(39.22±32.49) mg/kg,按辽宁省DB 21/T 1437-2006地方标准评价,有效锌含量中等,其他3种含量高;变幅范围分别在未检出至8.28 mg/kg、未检出至8.41 mg/kg、2.89~311.15 mg/kg、3.29~234.38 mg/kg;变异系数分别为93.99%、86.25%、89.52%、82.83%,皆为中等偏强变异;缺锌比例达63.57%,因此要加强锌肥的应用。耕地土壤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含量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均呈极显著正相关;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与土壤pH均呈极显著负相关。初步摸清了利川市耕地有效铜、有效锌、有效铁、有效锰含量及在不同耕作方式、土类及不同成土母质发育土壤上的分布特征。
园艺·特产
草莓抗枯萎病分子标记初定位
史芳芳
2019, 58(13): 72-7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4
摘要
(
479
)
PDF
(1815KB) (
26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加快草莓(
Fragaria×ananassa
Duch.)枯萎病抗病分子育种进程,以草莓优系后代为试材进行抗病试验分析,对父母本及不同优系后代进行抗病基因的筛选,并结合SSR分子标记技术,最终筛选出抗病品系。结果表明,抗病试验中,优系13-53-100和13-52-407具有很强的抗枯萎病特性,优系13-65-265抗枯萎病特性最差;抗病基因筛选出亲本中紫金四季和甜查理含有抗病性基因,优系后代中13-53-100和13-52-407含有抗病基因,可能遗传了甜查理的抗病性。
山桐子林下套种黄秋葵田间试验
陈耀兵, 刘汉蓁, 郑小江, 袁兵武
2019, 58(13): 76-7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5
摘要
(
561
)
PDF
(1377KB) (
3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选取5个黄秋葵[
Abelmoschus esculentus
(Linn.) Moench]品种,分别在山桐子(
Idesia polycarpa
Maxim.)林下开展套种试验,分析比较其生长特性和产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不同黄秋葵品种,其生育期、形态特征表现不同,单位面积产量存在显著差异。绿箭和五福产量最高,最适合在山桐子林下套种。
一品红DUS测试指南中标准品种的优化筛选
虞秀明
2019, 58(13): 78-8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6
摘要
(
435
)
PDF
(1577KB) (
26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一品红(
Euphorbia pulcherrima
)聚伞花序宽度和杯状聚伞花序腺体大小性状为例,以期优化筛选出适用于中国一品红DUS测试指南的标准品种,进而为测试指南的后续修订提供科学依据。采集一品红75个品种聚伞花序宽度和杯状聚伞花序腺体大小性状连续两年的测试数据,采用箱线图分析每个品种目标性状数据的离散分布情况。通过分析箱线图所反映的各品种目标性状的变异性、数值分布对称性和异常值情况,菲丝玛斯、达芬奇和菲丝米勒-奥林匹亚被分别确定为聚伞花序宽度表达状态25.6~28.5 mm、31.6~34.5 mm和37.6~40.5 mm的标准品种,索诺拉-火焰、达芬奇和彼得之星被分别确定为杯状聚伞花序腺体大小表达状态2.8~3.4 mm、4.2~4.8 mm和5.6~6.2 mm的标准品种。箱线图是一种对品种数量性状进行总体评价的有效统计方法,可反映包括每个品种聚伞花序宽度和杯状聚伞花序腺体大小性状数据的分布范围、中心位置、尾长和异常值等信息。该方法可有效分析数量性状的一致性和稳定性,适用于DUS测试中的标准品种筛选,也为筛选其他数量性状的标准品种提供了参考。
LED平面光源空间光谱分布对辣椒生长的影响
邓礼松, 陈方林, 彭宣, 徐敏敏, 高向明, 苑进社
2019, 58(13): 84-8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7
摘要
(
419
)
PDF
(1586KB) (
26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研究了LED光源空间光谱分布对辣椒(
Capsicum annuum
L.)生长的影响。用平面LED光源设置辣椒生长所需空间光谱环境,选择红光强度比为3∶2∶1的3个区域,观测记录辣椒生长过程;通过改变蓝红光强和蓝红光比进行对比试验。结果发现红光最强的区域辣椒果实质量是红光强度最弱区域的2倍;在蓝红光比不变的条件下,蓝、红光强同比降低20.0%的区域辣椒果实重量降低约7.0%,蓝红光比为5∶1的对照区域辣椒果实质量比蓝红光比为1.2∶1的区域降低了约69.0%。说明空间红光光谱分布较强的区域更有利于辣椒生长,控制空间光谱红蓝光比不变,改变空间光强对辣椒生长也有一定影响,空间蓝光光谱分布较强的区域不利于辣椒生长。
湖北省大悟县双桥古镇景观特色研究
胡平, 李林芳
2019, 58(13): 88-9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8
摘要
(
740
)
PDF
(1375KB) (
49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对湖北省孝感市大悟县双桥古镇进行实地考察,从道路布局、植物应用、建筑营造、山水骨架、文化风俗等五个方面对其景观特色进行探讨分析。结果表明,双桥古镇在选址、建造、使用中都体现了前人的高超智慧;在把握历史机遇、利用自然条件、构建和谐宜居的景观空间上,对现代景观中塑造景观特色、构建宜居城市、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畜牧·兽医
山东省肉羊养殖适度规模探究——基于山东省306户规模化养殖场(户)的调查数据
张茂伦
2019, 58(13): 91-9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19
摘要
(
470
)
PDF
(1490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基于实地问卷调查所获得的山东省17地(市)306户规模化养殖场(户)肉羊养殖成本收益的调查数据,运用SPSS 22.0计量分析软件,基于盈亏平衡对山东省企业化养殖场(户)与规模化养殖农户的肉羊养殖适度规模分别进行了计算确定。结果表明,山东省企业化肉羊养殖场(户)的肉羊养殖规模在529~2 406只范围内才可保本,当养殖规模为1 467只时可实现利润最大化;山东省规模化养殖农户的肉羊养殖规模在40~394只范围内才可保本,当养殖规模为217只时可实现利润最大化。
贮藏·加工
干桂花窨制对改善龙井茶陈味的研究
陈胜芝, 张旭涛, 陈娇娇, 葛贻韬, 梁慧玲
2019, 58(13): 97-10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0
摘要
(
430
)
PDF
(1595KB) (
24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法(SPME)结合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干桂花窨制陈化龙井过程中的挥发物质进行检测。结果表明,高温蒸制可以改善茶叶的陈味,提高茶坯的含水量,利于花茶窨制,而常温吸湿干燥下的花茶品质好于低温烘干的花茶。
临界胁迫贮藏条件对水稻种子活力的影响
蒋薇, 李瑶, 李娜, 赵飞, 亓娜, 蔡卓, 曹高燚, 华泽田
2019, 58(13): 102-10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1
摘要
(
490
)
PDF
(1871KB) (
156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了探究不同贮藏环境条件下水稻种子活力的变化规律,对临界胁迫贮藏条件下水稻种子的活力及生理特性进行了系统研究,以期解析水稻种子耐贮性生理生化机制。以粳稻津原E5和津原11为材料,研究了在不同贮藏条件下(4、-10和-20 ℃)及不同含水量的种子在贮藏期间产生的活力变化及相关生理生化特性变化规律。结果表明,种子活力指标如发芽指数、活力指数与贮藏时间无明显线性关系,可溶性蛋白、丙二醛含量与贮藏时间呈线性关系;其中,可溶性蛋白含量与贮藏时间呈负相关,丙二醛反之。当温度一定时,发芽指数随种子含水量的降低而增加。可溶性蛋白在超低温高含水量情况下受到明显破坏,含量最低。在不同贮藏温度,随含水量下降,丙二醛含量上升。该研究为水稻种子安全贮藏及在兼顾成本的前提下选择最适贮藏条件提供了理论参考。
检测分析
GC-MS对白玉兰花瓣挥发油成分的分析
向甜甜, 边康鑫, 陈玲至, 邓仕明
2019, 58(13): 106-11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2
摘要
(
516
)
PDF
(1529KB) (
28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校园植物白玉兰(
Magnolia denudata
)的花瓣为材料,用水蒸气索氏提取法提取自然阴干、40、50、60 ℃ 4种干燥条件下白玉兰花瓣的挥发油,计算挥发油的出油率,用GC-MS获得其挥发油各成分的总离子流图谱,结合计算机检索技术对化合物进行结构鉴定, 并用色谱峰面积归一化法计算各成分的相对质量分数。结果表明,在自然阴干、40、50、60 ℃条件处理下,分别鉴定出62、53、48和46种化合物,分离的化合物分别占挥发油类成分总量的92.21%、89.29%、89.48%和87.59%。4种不同干燥处理样品的挥发油共有成分有46种,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为倍半萜类化合物、萜烯类化合物和萜醇类化合物。石竹烯为挥发油含量最高的成分,其次为芳樟醇、(E,E)-1-甲基-5-亚甲基-8-异丙基-1,6-环癸二烯、乙酸松油酯、α-松油醇、4-萜烯醇和桉叶油素。
Na
2
S
2
O
3
溶液标定方法改进试验
李伟, 熊健, 周毅, 杨灿
2019, 58(13): 111-11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3
摘要
(
376
)
PDF
(1389KB) (
21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通过单因素和正交试验,以H
2
O
2
标准溶液间接标定Na
2
S
2
O
3
溶液。结果表明,25%磷酸6 mL,20 g/L碘化钾液40 mL和0.821 8 mol/L H
2
O
2
液1.00 mL在30 ℃下反应30 min,试验效果最好,标准偏差
S
=0.09%,并与重铬酸钾法测定结果比较,
F
检验分析无显著性差异。该法绿色环保,可用于Na
2
S
2
O
3
溶液的标定。
不同年份陈艾的总黄酮、总多糖研究
龚敏, 卢金清
2019, 58(13): 114-11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4
摘要
(
450
)
PDF
(1404KB) (
21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不同年份陈艾(
Artemisia argyi
)中总黄酮和总多糖含量。结果表明,总黄酮含量随年份的增加逐年上升,在第3年达到峰值,后急剧下降;总多糖含量总体趋势为不断减少,前3年下降趋势较为缓和,第4年锐减。
高粱发酵物不同热处理挥发性成分分析及其在卷烟中的应用
张玲, 高锐, 杨建云, 汤丹瑜, 张伟, 杨洪明, 李源栋, 李振杰, 赵英良, 张天栋, 韦克毅
2019, 58(13): 117-12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5
摘要
(
576
)
PDF
(1559KB) (
138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HS-SPME)与气相色谱质谱联用技术(GC-MS),对不同热处理温度高粱发酵物的挥发性成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固相微萃取技术有效地吸附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的挥发性成分。未热处理的高粱发酵物中挥发性成分有30种,90 ℃、180 ℃热处理分别鉴定出39和44种挥发性成分,250 ℃热处理后减少到38种。挥发性成分以醛酮类和酯类为主,酯类占绝对优势。180 ℃热处理后挥发性成分的种类和含量最丰富,其释放的挥发性成分具有一定的增香效果。将其应用到卷烟中,感官评吸总分提升2分,在丰富烟香的同时,提升甜润感和烟气质感,赋予产品特殊的韵调。
信息工程
冀鲁豫省际边界区域撂荒地提取与分析
丁锐, 张二梅, 谢紫菁, 纪文政, 邵怀勇
2019, 58(13): 122-12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6
摘要
(
537
)
PDF
(2046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受“边际化规律”影响下撂荒现象突出的冀鲁豫三省交界处为研究区,基于30 m分辨率的Landsat数据,将可见光、近红外、中红外波段及多项归一化指数进行多波段组合。运用CART决策树分类方法提取研究区各区(县)每年撂荒面积及撂荒率变化,分析撂荒耕地空间格局并对撂荒驱动因素进行探寻。结果表明,基于决策树分类方法的分类平均精度达到89.15%;2000—2018年研究区撂荒面积有些许波动但总体呈下降趋势;2002年撂荒面积最大,2015年后撂荒面积维持在较低水平;冀鲁豫省际边界区撂荒时间大部分仅存在1~2年,常年撂荒较少;研究区复垦较好,年均复垦率32%;当地撂荒主要受制于务农人口占比、农业生产效率和政府政策等因素。
乡村振兴
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探究——以湖北省荆州市为例
文家军, 樊帆
2019, 58(13): 129-13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7
摘要
(
462
)
PDF
(1404KB) (
15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开启了新农村建设的新征程,而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任务,现阶段农村人居环境问题比较突出。以湖北省荆州市2012—2016年数据为例,利用SPSS 23.0软件对农村人居环境和乡村振兴综合发展指数进行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农村人居环境与乡村振兴有较强的相关性,且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对乡村振兴有促进作用。
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探究——以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为例
张丽娜
2019, 58(13): 133-137.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8
摘要
(
562
)
PDF
(1368KB) (
522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农业聚落文化遗产是珍贵的历史文化资源,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结晶。农业聚落作为农业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应该得到有效的保护与利用,将古村落农业文化遗产的保护利用与旅游业有机结合,具有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在乡村振兴战略背景下,从乡村旅游与农业文化遗产角度梳理了浙江省慈溪市方家河头村历史沿革与现实发展情况,分析其保护与利用模式,探讨农业聚落发展乡村旅游业的关键因素,提出了农业聚落发展旅游业的相关问题及针对性建议。
基于优化TOPSIS法的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研究
赵美亮, 张子怡, 刘富刚, 李洋洋
2019, 58(13): 138-141.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29
摘要
(
483
)
PDF
(1402KB) (
197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为区域美丽乡村建设带来了重大机遇。以2010—2016年德州市发展数据为基础,构建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采用优化的TOPSIS评价分析模型对德州市美丽乡村建设进行评价分析,并提出了初步的发展建议。
基于SWOT分析法的金寨县宅基地退出试点研究
陈星, 陈小雨
2019, 58(13): 142-14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0
摘要
(
455
)
PDF
(1431KB) (
1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在全国农村宅基地退出试点工作开展的背景下,构建安徽省六安市金寨县宅基地退出试点的SWOT分析矩阵,分析其优势与劣势、面临的机遇与威胁,探讨金寨县宅基地退出试点的成功原因,以期为中国农村宅基地退出工作提供借鉴与参考。
乡村振兴背景下的历史文化名村保护与发展研究——以山西省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
梁震霄, 王骏
2019, 58(13): 146-150.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1
摘要
(
503
)
PDF
(2132KB) (
57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乡村振兴战略下的村落建设是中国新型城镇化建设的热点。以山西泽州县石淙头村为例,从村落形态格局、传统建筑特色、历史文化环境等方面分析石淙头村保护与发展的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要在“乡村旅游+”的发展理念下,从文化传承、环境宜居、功能更新3个方面促进石淙头村文化、社会和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发展,实现历史文化名村的振兴。
农村失地老年人社会生活现状调查研究——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X社区为例
朱晨芙, 何凯欣
2019, 58(13): 151-155.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2
摘要
(
456
)
PDF
(1531KB) (
3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随着农村土地的征用以及老龄化社会的到来,农村失地农民的问题越来越引起社会关注,尤其是失地老年人问题。通过文献研究、问卷调查与深入访谈等方法,以江苏省南通市港闸区X社区为例,分析失地老年人的社会生活现状及现有的社区社会服务状况,提出培养专业社会服务组织和人才、建立土地长效补偿机制、提高政府政策关注度和增强社会服务创新意识的对策建议,以提高社区失地老年人的社会保障水平。
李时珍故里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研究
孙元鹏, 吴喆, 孙燕玲, 刘于思, 雷亚宁
2019, 58(13): 156-15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3
摘要
(
957
)
PDF
(1368KB) (
63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是新时代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任务。非物质文化遗产和李时珍医药文化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分析了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及其保护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蕲春县非物质文化遗产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策略。
生态文明视角下的农业面源污染防控对策研究
张俊, 陈杰, 焦春海
2019, 58(13): 159-16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4
摘要
(
492
)
PDF
(1410KB) (
19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分析了农业面源污染现状,研究发现,中国农业面源污染除了来源多样性外,还具有分布广、区域差异明显的特征;农业面源污染监测难度大。介绍了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综合治理的“兴山模式”。从监测防控体系建设、综合治理、实施生态农业工程、技术研发、公众参与机制等方面提出了农业面源污染防控的对策建议。
基于GPI指标的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研究
胡俊雅, 张宇, 彭浩
2019, 58(13): 163-168.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5
摘要
(
565
)
PDF
(1601KB) (
17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为准确把握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情况,通过可持续发展综合指数评价法对四川省2007—2016年农业数据进行分析,从经济、社会、生态3个方面构建真实发展评价指标(GPI)体系,分析四川省农业可持续发展水平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四川省农业增加值连续10年呈上升趋势,可持续发展综合水平呈上升趋势。通过对四川省及四大经济区的研究,进一步了解四川省农业在可持续发展过程中作出的贡献与不足,并提出了相应的政策措施。
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研究
韦秀丽, 蒋滔, 徐进, 刘红, 高立洪
2019, 58(13): 169-17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6
摘要
(
519
)
PDF
(1587KB) (
323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发展生态循环农业是调整农业产业结构、破解资源环境瓶颈、转变农业发展方式的有效途径。分析了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发展基础、发展现状、存在问题,并结合重庆市现代特色效益农业发展,提出了适合重庆市生态循环农业的主推模式,旨在为重庆开展区域生态循环农业项目建设提供借鉴和参考。
基于乡村振兴的安康市富硒茶产业发展对策研究
乔雅洁
2019, 58(13): 173-176.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7
摘要
(
506
)
PDF
(1400KB) (
229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安康市是中国优质天然富硒区域,安康富硒茶是安康市五大特色产业之一。介绍了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概况,指出从乡村振兴的视角审视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发展。通过调研安康市16个茶产业主导村,提出了富硒茶产业的发展对策与建议:壮大安康市富硒茶产业新型经营主体;坚持农民受益原则,进一步发挥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扶贫作用;适度规模经营,促进茶产业与旅游、电商等其他产业融合发展;积极申请使用“安康富硒茶”区域品牌,重视创建企业品牌;强化政策支撑,从资金、人才、用地、金融等方面服务安康市富硒茶产业的发展。
移动网络下创新农业科普服务模式研究——以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为例
王冠玉, 温玉环, 韦幂, 温国泉
2019, 58(13): 177-17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8
摘要
(
483
)
PDF
(1387KB) (
184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移动网络的便利性为切入点,阐述传统农业科普方式转变的必要性,结合大美广西农业科普社区网站建设实践,分析了农业科普网站、社区信息服务平台、动漫视频与文本结合、手机移动端站点设计和匹配型农业科普社区志愿者服务等创新服务模式,以期探索适应时代潮流的科普教育途径。
工业化背景下农民的环境健康风险认知与应对——以南京市北部H村为例
李珍
2019, 58(13): 180-183.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39
摘要
(
416
)
PDF
(1378KB) (
165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以南京市北部H村为例,介绍了村民在面对乡村工业污染加重状况时的环境健康风险的认知过程,分析了村民环境健康风险认知滞后的主要原因有农民自身局限、污染信息封锁、制度建设缺乏等;并进一步对村民环境健康风险应对行为进行了分析。
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影响——基于政治信任的调节效应
张安民
2019, 58(13): 184-189.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40
摘要
(
518
)
PDF
(1418KB) (
28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依据社会交换理论,运用层次回归分析探讨了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的直接影响以及政治信任的调节效应。研究发现,①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包含旅游经济获益感知、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和旅游环境获益感知3个维度,呈现出“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旅游环境获益感知→旅游经济获益感知”逐步递减规律;②特色小镇旅游获益感知对居民参与产生积极影响,其中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的影响力最强,表现出“长板效应”;③政治信任能显著正向调节特色小镇旅游环境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但对旅游经济获益感知-居民参与、旅游社会文化获益感知-居民参与间关系的调节效应不显著。
农业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研究——基于专业农民的调查
余佳琦
2019, 58(13): 190-192. 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13.041
摘要
(
534
)
PDF
(1430KB) (
251
)
参考文献
|
相关文章
|
多维度评价
二十四节气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之一,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与生活具有指导意义。在工业化与现代化的冲击下,二十四节气文化正面临着危机与挑战,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的指导作用日渐弱化。通过对专业农民的实地调查,了解农民对二十四节气的认知现状,分析了节气文化在农业生产和生活中面临的挑战,提出了对二十四节气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应对措施。
通知公告
《湖北农业科学》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招募启事
(2024-10-31)
公告:《湖北农业科学》第一届青年编辑委员会成员名单
new
(2025-04-24)
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期刊社赴《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长江蔬菜》交流取经,探索融合发展新路径
new
(2025-03-28)
湖北省农科院科技期刊社赴武汉龙源红色报刊博物馆开展主题党日活动
new
(2025-03-26)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科技期刊社参加2025学术期刊质量建设与评价专家论坛,共话期刊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new
(2025-03-20)
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强化食品安全全链条监管的意见
new
(2025-03-20)
农业农村部部署2025年畜牧兽医工作
new
(2025-02-12)
农业农村部公布 2024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执法典型案例
(2025-01-24)
《湖北农业科学》加快一流期刊建设取得新突破
(2025-01-21)
《湖北农业科学》主协办单位喜获多项湖北省科学技术奖励
(2025-01-17)
更多>>
协办单位
国家富硒农产品加工技术研发专业中心
武汉轻工大学硒科学与工程现代产业学院
湖北省农业技术推广总站
武汉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十堰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荆州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襄阳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襄阳市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院
恩施州硒应用技术与产品开发研究院
湖北省黄冈市农业科学院
湖北省宜昌市农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咸宁市农业科学院
荆门(中国农谷)农业科学研究院
湖北省孝感市农业科学院
更多...
友情链接
湖北省农业科学院
华中农业大学
长江大学
中南农业科技
更多...
访问统计
总访问量
今日访问
在线人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