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陆汉文, 覃志敏.我国扶贫移民政策的演变与发展趋势[J].贵州社会科学, 2015(5):164-168. [2] 王卓. 彝族深度贫困解析:从地理空间转向社会空间[J].学术前沿, 2018(7):34-41. [3] 安杰伊·齐埃利涅茨.空间和社会理论[M].江苏苏州:苏州大学出版社, 2018.34-107. [4] 景天魁, 何健, 邓万春, 等.时空社会学:理论与方法[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12. [5] 邹阳. 布迪厄的空间理论——读《社会空间与象征力》[J].河北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 11(2):18-20. [6] BOURDIEU P.The social space and the genesis of groups[J].Theory and society journal, 1985(14):723-744. [7] 张广济, 计亚萍.社会空间的理论谱系与当代价值[J].东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3(3):171-175. [8] 周恩宇, 卯丹.易地扶贫搬迁的实践及其后果——一项社会文化转型视角的分析[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2):69-77. [9] 刘宗华. 易地扶贫搬迁移民社会适应研究——基于宜昌市的调查分析[J].三峡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8(5):13-19. [10] 鲁能, 何昊.易地移民搬迁精准扶贫效益评价:理论依据与体系初探[J].西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8(4):75-83. [11] 陈坚. 扶贫搬迁政策执行困境及对策——基于政策执行过程视角[J].探索, 2017(4):153-158. [12] 叶青, 苏海.政策实践与资本重置:贵州易地扶贫搬迁的经验表达[J].中国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6(5):64-70. [13] 马良灿, 黄玮攀, 杨钦.易地扶贫搬迁过程中多元主体间的利益分化与关系重组——以巴村为例[J].中州学刊, 2018(2):78-83. [14] 侯均生. 西方社会学理论教程[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 2004. [15] 威廉·费尔丁·奥格本.社会变迁——关于文化和先天的本质[M].王晓毅, 陈育国, 译.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 198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