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LITTLE C.Greenways for American[M].Baltimore:Johns Hopkins university press,1990. [2] 范榕,李卫正,乌日汗.基于无人机图像分割的环太湖绿道景观空间视觉吸引特性研究[J].中国园林,2019,35(5):74-79. [3] 范榕,刘滨谊.基于AHP法的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评价[A].中国风景园林学会.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年会论文集(下册)[C].北京:中国风景园林学会,2014. [4]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机制实验与解析[J].中国园林,2014,30(9):33-36. [5] 范榕,王浩,乐志.基于主成分分析法的城市公园空间视觉吸引机制模式研究——以西雅图奥林匹克雕塑公园为例[J].中国园林,2017,33(9):23-27. [6]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量化分析[J].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8(4):149-152. [7] 刘岳,李忠武,唐政洪,等.基于适宜性分析与GIS的长沙市大河西先导区城市绿道网络设计[J].生态学杂志,2012,31(2):426-432. [8] 谭少华,赵万民.绿道规划研究进展与展望[J].中国园林,2007(2):85-89. [9] 冯纪忠. 组景刍议[J].中国园林,2010,26(11):20-24. [10] 刘滨谊,范榕.景观空间视觉吸引要素及其机制研究[J].中国园林,2013,29(5):5-10. [11] 邓小军,王洪刚.绿化率·绿地率·绿视率[J].新建筑,2002(6):75-76. [12] 马骁. 北京市郊野公园景观视觉环境影响评价研究[D].北京:首都师范大学,2014. [13] 李雪莹,齐童,刘传安,等.绿道景观美学质量分析模型研究——以北京三山五园绿道为实证对象[J].现代城市研究,2018(4):45-55. [14] 王晖,陈丽,陈垦,等.多指标综合评价方法及权重系数的选择[J].广东药学院学报,2007,23(5):583-589. [15] 兰宇翔,林丽丽,傅伟聪,等.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的福州市免费公园游客满意度评价[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47(6):920-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