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非,洪钟祥,陈家宜,等.白洋淀地区非均匀大气边界层的综合观测研究[J].大气科学,2006,30(5):883-893. [2] 李茂善,马耀明,胡泽勇,等.藏北那曲地区大气边界层特征分析[J].高原气象,2004,23(5):728-733. [3] 刘辉志,冯健武,王雷,等.大气边界层物理研究进展[J].大气科学,2013,37(2):467-476. [4] 邹旭东,刘海龙,贾庆宇,等.北方典型农业生态区陆面过程研究简述[J].湖北农业科学,2017,56(21):4006-4012,4016. [5] 钟炯.基于微波辐射计的大气温度剖面信息反演方法研究[D].哈尔滨:哈尔滨工程大学,2016. [6] 王绍武.引起地面气压变化因子的分析[J].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1956(3):337-350. [7] 卞林根,程彦杰,王欣,等.北京大气边界层中风和温度廓线的观测研究[J].应用气象学报,2002,13(Z1):13-25. [8] 王喜全,王自发,郭虎.城市边界层温度廓线及特征的季节变化[J].科学通报,2009,54(7):954-958. [9] 念达,邓琪敏,付遵涛.相对湿度及其变化的年循环研究进展[J].地球科学进展,2018,33(7):762-774. [10] 孙丽娜,孙瑞红,仇贵生,等.相对湿度对苹小卷叶蛾实验种群的影响[J].应用生态学报,2014,25(12):3587-3592. [11] 车云飞,马舒庆,杨玲,等.云对地基微波辐射计反演湿度廓线的影响[J].应用气象学报,2015,26(2):193-202. [12] 刘思波,何文英,刘红燕,等.地基微波辐射计探测大气边界层高度方法[J].应用气象学报,2015,26(5):626-6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