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何育佩,郝二伟,谢金玲,等.紫苏药理作用及其化学物质基础研究进展[J].中草药,2018,49(16):3957-3968.
|
[2] |
霍立娜,王威,刘洋,等.紫苏叶化学成分研究[J].中草药,2016,47(1):26-31.
|
[3] |
刘月秀,张月明,钱学射.紫苏属植物研究与开发利用[J].中国野生植物资源,1996(3):24-26.
|
[4] |
郭凤根,王仕玉.云南紫苏资源芳香油积累动态的研究[J].中国油料,1995,17(3): 54-56.
|
[5] |
毛国忠,余汉清.日本紫苏的栽培与腌制技术[J].长江蔬菜,1995(4):15-16.
|
[6] |
韩丽,李福臣,刘洪富,等.紫苏的综合利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04,25(3): 24-26.
|
[7] |
李赫男.不同时间低温处理对紫苏抗逆性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5):15313,15315.
|
[8] |
崔新爽,李晓雪,王菲,等.不同种源紫苏叶片性状的差异[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20,48(6):47-50.
|
[9] |
李小静,毋柳柳,孟丽.栽培基质对紫苏苗菜生长和黄酮含量的影响[J].北方园艺,2017(11):44-46.
|
[10] |
胡侦华,朱运峰,朱晋,等.武汉地区大棚大白菜-苦瓜-紫苏高效种植模式[J].长江蔬菜,2019(9):29-31.
|
[11] |
孙燕玲,张玉方,卢进,等.不同种植密度紫苏产量研究[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2010,35(3):168-170.
|
[12] |
吕宏珍,迮福惠,邓书岩,等.大棚紫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蔬菜,2010(8):12-13.
|
[13] |
张利英,李贺年,谢晓美,等.日光温室叶用紫苏优质高产栽培技术[J].北方园艺,2010(11):70-71.
|
[14] |
王琛. 大棚紫苏无公害栽培技术[J].蔬菜,2011(6):17-18.
|
[15] |
肖清铁,郑新宇,韩永明,等.不同栽培措施对紫苏镉富集能力的影响[J].福建农业学报,2018,33(7):724-731.
|
[16] |
霍进涛,周瑞金.紫苏侧枝扦插繁殖技术[J].农村科技开发,2003(11):1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