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章力建,刘帅.保护草原增强草原碳汇功能[J].中国草地学报,2010,32(2):1-5.
|
[2] |
尹晓青. 我国畜牧业绿色转型发展政策及现实例证[J].重庆社会科学,2019(3):18-30.
|
[3] |
胡振通,柳荻,靳乐山.草原生态补偿:生态绩效、收入影响和政策满意度[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6,26(1):165-176.
|
[4] |
祁晓慧,高博,王海春,等.牧民视角下的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草畜平衡及禁牧补奖标准研究——以锡林郭勒盟为例[J].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5):30-35.
|
[5] |
王丽佳,刘兴元.甘肃牧区牧民对草原生态补奖政策满意度研究[J].草业学报,2019,28(4):1-11.
|
[6] |
张会萍,肖人瑞,罗媛月.草原生态补奖对农户收入的影响——对新一轮草原生态补奖的政策效果评估[J].财政研究,2018(12):72-83.
|
[7] |
王丹,黄季焜.草原生态保护补助奖励政策对牧户非农就业生计的影响.资源科学,2018,40(7): 1344-1353.
|
[8] |
王健,张约翰.伊犁河谷天然草原退化原因及其对策[J].新疆畜牧业,2010(4):54-55.
|
[9] |
胡亚飞,丁园,顾沈兵.上海市居民健康行为监测指标权重研究[J].健康教育与健康促进,2018,13(5):405-409.
|
[10] |
于晓辉,石一丁.基于模糊综合评价法与AHP的企业内部控制评价研究[J].情报工程,2015,1(2):83-90.
|
[11] |
陈雷,王广宇.中国籍非国际航行船舶安全检查选船机制[J].中国海事,2009(3):42-46.
|
[12] |
熊健. 基于多层次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南宁市水资源承载能力现状评价[D].南宁:广西大学,2018.
|
[13] |
张约翰,杨光维.伊犁河谷草原奖补政策的实施及成效[J].畜牧兽医科学,2019(7):14-15.
|
[14] |
曾贤刚,段存儒,虞慧怡.社会资本对生态补偿绩效的影响机制研究——以锡林郭勒盟草原生态补偿为例[J].中国环境科学,2019,39(2):879-888.
|
[15] |
李静,宋传胜.伊犁河谷草原资源开发利用调查[J].草食家畜,2013(5):73-7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