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黄雅丽,邓晓军.基于Citespace的“水—能源—粮食”纽带关系研究进展[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0,41(9):172-181. [2] 彭焜,朱鹤,王赛鸽,等.基于系统投入产出和生态网络分析的能源-水耦合关系与协同管理研究——以湖北省为例[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9):1514-1528. [3] 顾阿伦,姜冬梅,张月.能源-水关系研究现状及对我国的启示[J].生态经济,2016,32(7):20-23,28. [4] 洪思扬,程涛.水资源—能源约束下的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研究——以中国42部门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4(2):103-115. [5] 顾阿伦,滕飞.“十一五”期间中国主要工业部门节能的节水效果分析[J].资源科学,2014,36(9):1773-1779. [6] 孙侦,贾绍凤,严家宝,等.中国水土资源本底匹配状况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18,33(12):2057-2066. [7] 栾福超. 三江平原地区农业水土资源配置与优化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18. [8] 杨鑫,穆月英.农业技术采用、时间重配置与农户收入[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4):50-60,176. [9] 李静芝,代宇涵,赵雯,等.城市化系统与生态系统交互耦合时空特征及协调发展预警研究——以湖南省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28(7):1590-1601. [10] 张吉辉. 基于水足迹的区域广义水资源动态协调与控制[D].天津:天津大学,2012. [11] 公茂刚,王学真.国际粮价波动规律及对我国粮食安全的影响与对策[J].经济纵横,2016(3):111-118. [12] 尹靖华. 国际能源对粮食价格传导的生产成本渠道研究[J].华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5(6):70-82. [13] 牛亮云,侯博,吴林海.基于灰关联熵的中国农业能源投入与粮食产出关系研究[J].财贸研究,2012,23(2):45-53. [14] 董莹,穆月英.我国粮食生产效率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基于能源视角的分析[J].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4(6):103-111. [15] BAZILIAN M, ROGNER H, HOWELLS M, et al.Considering the energy, water and food nexus: Towards an integrated modelling approach[J]. Energy policy,2011,39(12):7896-7906. [16] VANHAM D.Does the water footprint concept provide relevant information to address the water-food-energy-ecosystem nexus?[J]. Ecosystem services,2016,17:298-307. [17] 彭少明,郑小康,王煜,等.黄河流域水资源-能源-粮食的协同优化[J].水科学进展,2017,28(5):681-690. [18] 高超,李学文,孙艳伟,等. 淮河流域夏玉米生育阶段需水量及农业干旱时空特征[J].作物学报,2019,45(2):297-30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