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彭澎, 梁龙, 李海龙, 等. 我国设施农业现状、问题与发展建议[J]. 北方园艺, 2019(5): 161-168. [2] JACK H, SURYA P, DAVID J, et al.The effects of photoperiod on phenological development and yields of industrial hemp[J]. Journal of natural fibers, 2014, 11(1): 87-106. [3] 刘浩, 张云云, 胡华冉, 等. 氮磷钾配施对工业大麻干物质和养分积累与分配的影响[J]. 中国麻业科学, 2015, 37(2):100-105. [4] 杨阳,何飞飞,邓纲,等. 氮肥对工业大麻产量和土壤表观氮素平衡的影响[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2019,34(5):833-837. [5] 郭孟璧, 陈璇, 郭鸿彦, 等. 不同光质对工业大麻生长及其抗癫痫成分大麻二酚积累的影响[J]. 中药材, 2019, 42(10): 2220-2225. [6] 金冬雪, 孙迪, 樊桓均, 等. 基于“3414”施肥方案的二年生桔梗主要性状的综合评价[J]. 中国土壤与肥料,2021(2): 156-161. [7] 谢慈江, 何福英, 刘莉, 等. 光质和光周期对山白兰苗木生长、生理的影响[J]. 广西植物, 2023(1):1-14. [8] 吕兵兵, 姚攀锋, 王官凤, 等. 光周期对苦荞芽菜生长与品质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39(10): 1785-1794. [9] 吴雪霞, 尚静, 张圣美, 等. 不同光周期对丝瓜幼苗生长生理及其内源激素含量和性别分化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9, 39(10): 1812-1818. [10] 黄忠凯. 光周期对芥蓝生长发育的影响及相关基因的表达分析[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 2017. [11] 徐超华, 李军营, 崔明昆, 等. 延长光照时间对烟草叶片生长发育及光合特性的影响[J]. 西北植物学报, 2013, 33(4): 763-770. [12] 李程, 裴忠孝, 甘林叶, 等. 光周期对春石斛开花及多胺含量的影响[J]. 植物生理学报, 2014, 50(8): 1167-1170. [13] 何金明, 肖艳辉, 王羽梅, 等. 光照长度对茴香植株生长及精油含量和组分的影响[J]. 生态学报, 2010, 30(3): 652-658. [14] 朱娇, 杨柳燕, 周琳, 等. 氮磷钾配比对西红花光合作用及叶绿素荧光的影响[J].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0(9): 111-118. [15] 张静, 唐蜻,邓灿辉, 等.不同光照时长对生殖生长期工业大麻生长及大麻素含量的影响[J]. 华北农学报,2022,37(S1): 178-185. [16] 郑顺林,杨世民,李世林,等. 氮肥水平对马铃薯光合及叶绿素荧光特性的影响[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35(1):1-9. [17] 魏丽娜. 氮磷施肥对水曲柳幼树光合特性和各器官非结构性碳的影响[D]. 哈尔滨: 东北林业大学, 2021. [18] 朱荣,慕宇, 康建宏, 等. 不同施氮量对花后高温春小麦叶绿素含量及荧光特性的影响[J]. 南方农业学报, 2017, 48(4):609-615. [19] 曾维军. 氮、磷、钾肥对紫色小麦光合生理特性、产量及主要品质的影响[D]. 贵阳:贵州大学, 2019. [20] ZHAO B P,MA B L,HU Y G,et al.Source-sink adjustment: A mechanistic understanding of the timing and intensity of drought stress on photosynthesis and grain yield of two contrasting oat genotypes[J].Journal of plant growth regulation,2021,40(1):263-276. [21] 黄高鉴, 孙晋鑫, 张强, 等. 氮磷钾配施对潞党参产量与品质的影响及肥料效应[J]. 中国土壤与肥料, 2022(9): 26-31. [22] 龚泽丹. 氮磷钾配施对雷公藤生长和主要活性成分的影响[D]. 武汉:华中农业大学, 2021. [23] 陈璇, 郭孟璧, 郭鸿彦, 等. 主要环境因子对大麻不同发育期四氢大麻酚积累的影响[J]. 西部林业科学, 2016, 45(3): 44-50. [24] 康建宏,吴宏亮, 杨涓, 等. 不同施氮水平下枸杞主要次生代谢产物与多糖的关系研究[J]. 安徽农业科学, 2008, 36(36):16008-16010. [25] 阎秀峰,王洋,李一蒙. 植物次生代谢及其与环境的关系[J]. 生态学报, 2007, 27(6):2554-25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