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立文,段永红,李丽丽,等.山西省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适宜性评价[J].2022,43(1):100-109. [2] 项清,黄弘,于欢,等.岷江上游流域分形地貌对农村居民点分布的影响[J].生态与农村环境学报,2022,38(8):1041-1050. [3] 周桦. 喀斯特地区农村居民点用地空间变化及驱动力研究[D].长沙:湖南师范大学,2018. [4] 陈健. 基于CA的城乡结合部农村居民点用地整理适宜性评价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08. [5] 周蕾,熊礼阳,王一晴,等.中国贫困县空间格局与地形的空间耦合关系[J].经济地理,2017,37(10):157-166. [6] 焦贝贝,石培基,刘春芳,等.黄土高原低山丘陵区农村居民点分布与地形因子关系研究——以兰州市七里河区为例[J].资源科学,2013,35(8):1719-1727. [7] 董光龙,许尔琪,张红旗.黄淮海平原不同类型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变化特征研究[J].资源科学,2017,39(7):1248-1258. [8] 唐芳,李阳兵,王权,等.岩溶槽谷区农村居民点的时空分布特征及其驱动机制[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4):978-992. [9] 李姗姗,曹广超,赵鹏飞.秦巴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及其影响因素分析——以陕西省宁强县为例[J].水土保持研究,2014,21(3):186-191. [10] 廖艳梅. 喀斯特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特征及布局优化研究[D].贵阳:贵州师范大学,2021. [11] 骆珊,张德明,卢定彪,等.乌蒙山区毕节市耕地土壤微量元素丰缺评价及其影响因素[J].地质通报,2021,40(9):1570-1583. [12] 廖艳梅,兰安军,尹林江,等.喀斯特山区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水土保持研究,2021,28(6):233-241. [13] 刘心怡,田永中,林森,等.三峡库区农村居民点布局特点与驱动力分析——以重庆市涪陵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13,52(8):1800-1805. [14] 张改素,刘徐然,崔誉,等.黄河流域红色旅游发展水平的空间差异及格局优化[J].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5):513-523. [15] 曹竞文,李淑杰,齐鲁,等.基于泰森多边形的汪清县农村居民点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J].世界地质,2019,38(1):268-276. [16] 孔雪松,朱芷晴,刘殿锋.江苏省乡村聚落演化的多尺度特征与空间关联性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2):247-256,329. [17] 海贝贝,李小建,许家伟.巩义市农村居民点空间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地理研究, 2013, 32(12):2257-22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