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钰华,杨桂梅,欧阳学军,等. 鼎湖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资源调查及分析[J].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6): 55-61. [2] 张静,蔡静如,许建新,等. 蕨类植物在生态修复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 2017, 45(4): 69-71, 109. [3] 唐春艳,谢学强,李佳,等. 食用蕨类植物研究现状及展望[J]. 现代园艺, 2021, 44(23): 45-46, 48. [4] 中国科学院中国植物志编辑委员会. 中国植物志: 第二卷[M]. 北京: 科学出版社, 2016. [5] 李文莉,梁晓莲,刘纤纤,等. 壮药小叶金花草化学成分、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J]. 壮瑶药研究,2022(1):40-45, 232, 233. [6] 付厚华,韦宏金,陈新艳,等. 福建省8种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 热带作物学报, 2024, 45(2): 264-268. [7] 马良,陈新艳,刘晨舒,等. 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 南方林业科学, 2023, 51(3): 56-57, 64. [8] 付厚华,马良,韦宏金,等. 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Ⅱ)[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1(6): 93-95. [9] 韦宏金,郭永俊,葛斌杰,等. 福建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Ⅰ)[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0(5): 78-80. [10] 何丽娟,池敏杰,林德钦,等. 福建省蕨类植物新纪录种——粉叶蕨[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4): 354-355. [11] 徐国良,赖辉莲,张昌友,等. 赣粤地区蕨类植物区系新资料[J]. 热带作物学报, 2022, 43(9): 1788-1796. [12] 徐麟,乐新贵,毛振伟,等. 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蕨类植物新记录(Ⅱ)[J]. 南方林业科学, 2022, 50(4): 50-52. [13] 乐新贵,徐麟,毛振伟,等. 阳际峰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8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南方林业科学, 2021, 49(5): 39-43. [14] 梁同军,彭焱松,张丽,等. 江西省蕨类植物新记录[J]. 江西科学, 2020, 38(6): 851-852, 860. [15] 魏作影,顾钰峰,夏增强,等. 江西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6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29(5): 78-80. [16] 徐国良,蔡伟龙. 九连山保护区10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生物灾害科学, 2020, 43(2): 178-181. [17] 徐国良,蔡伟龙. 江西省2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0, 49(2): 142-144. [18] 徐国良,李子林. 江西九连山自然保护区9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贵州林业科技, 2020, 48(1): 20-23. [19] 徐国良,曾晓辉,蔡伟龙,等. 江西省及九连山地区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 山东林业科技, 2019, 49(5): 39-41. [20] 王勇,姬红莉. 秦岭蕨类植物新记录科——肠蕨科[J]. 西北植物学报, 2020, 40(4): 724-726. [21] 唐剑泉,刘灿,刘丹,等. 陕西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10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2, 31(4): 98-100. [22] 王勇. 陕西省蕨类植物新记录[J]. 陕西林业科技,2021,49(3):64-67. [23] 郑玉,唐剑泉,罗梓涵,等. 秦岭地区蕨类植物新记录属——荚囊蕨属[J]. 西北植物学报, 2021, 41(5): 892-893. [24] 罗佳利,唐剑泉,邓依佳,等. 陕西蕨类植物新记录——高鳞毛蕨[J]. 陕西林业科技, 2023, 51(5): 73-74. [25] 唐剑泉,姬红利,刘灿,等. 陕西蕨类植物新记录5种[J]. 中国野生植物资源, 2022, 41(8): 81-83, 88. [26] 韦宏金,陈彬,杨庆华,等. 安徽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Ⅳ)[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0, 29(1): 75-77. [27] 韦宏金,陈彬,詹双侯,等. 安徽省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Ⅲ)[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19, 28(4): 110-112. [28] 郭小凤,严岳鸿,顾钰峰,等. 广东省5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23, 52(2): 167-170. [29] 徐国良. 广东7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1, 39(1): 114-118. [30] 韦宏金,周喜乐,陈彬,等. 贵州蕨类植物新记录(Ⅱ)[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9, 37(2): 152-157. [31] 白增福,张志华,陈学林,等. 甘肃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 生物资源, 2022, 44(2): 213-218. [32] 曾飞燕,周伟,曾微,等. 河南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J]. 福建林业科技, 2020, 47(4): 72-74, 86. [33] 尹燕飞,唐剑泉,亓晓,等. 泰山11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3, 54(1): 61-64. [34] 王强,陈贤兴,陈小荣,等. 浙江省2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51(6): 824-828. [35] 谢文远,任孟春,王宗琪,等. 浙江蕨类植物一新记录科——车前蕨科[J]. 浙江林业科技, 2022, 42(6): 100-102. [36] 王宗琪,刘伊葭,许元科,等. 浙江省2种蕨类植物新记录[J]. 亚热带植物科学, 2019, 48(2): 194-196. [37] 黄芳丽,林建勇,农良书,等. 广西蕨类植物一新记录科——莎草蕨科[J]. 广西林业科学, 2021, 50(4): 417-419. [38] 韦宏金,王正伟,陈彬,等. 湖北省石松类和蕨类植物分布新记录8种[J].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2021, 30(4): 72-74. [39] 李小杰,陈绪玲,罗伟,等. 栗蕨——四川省蕨类植物新分布记录种[J]. 四川林业科技, 2023, 44(5): 143-145. [40] 徐珊珊,孙瑞瑞,王金虎,等. 上海蕨类植物新记录种——柄叶瓶尔小草[J]. 中国城市林业, 2023, 21(5): 82-8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