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艺林. 广西特有和濒危的异裂菊属[J].广西植物,1985,5(4):337-343. [2] 梁健英. 异裂菊属两新种[J].广西植物,1994,14(2):126-129. [3] 王开发,王宪增.孢粉学概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1983. [4] 王伏雄. 中国植物花粉形态[M].第二版.北京:科学出版社,1997. [5] 李曼凌,廖晨阳,叶晨,等.伞形科山芹属叶表皮微形态特征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7,37(8):1540-1549. [6] 张永增,孙文光,高彩珍,等.瑞香属和荛花属(瑞香科)植物叶表皮特征及其分类学意义[J].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2015,37(5):493-512. [7] 樊晓娜,林生,朱承根,等.小花异裂菊中的芳香类化学成分及其活性[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1):48-55. [8] 王才明,黄仕训,王燕.广西特有保护植物——小花异裂菊生态生物学特性研究初报[J].广西植物,1992,12(4):355-358. [9] 史艳财,邹蓉,唐健民,等.广西特有属——异裂菊属开花生物学及繁育系统特征[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4):824-829. [10] 马玉贞,蒙红卫,桑艳礼,等.光学显微镜下松柏类和菊科花粉的分类、鉴定要点及生态意义[J].古生物学报,2009,48(2):240-253. [11] 韩雪,智颖飙,周忠泽,等.我国两种特有濒危榆树的花粉形态及其地史意义[J].微体古生物学报,2010,27(1):77-84. [12] 刘红昌,胡跃维,柴琨,等.何首乌不同种质花粉形态及进化趋势研究[J].西北植物学报,2013,33(7):1353-1367. [13] 谢作成,郭巧生,邵清松,等.杭菊5个新栽培类型及传统型药用菊花花粉形态比较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1):2556-255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