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振明. 公共服务导论[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1. [2] 徐颂陶. 公共服务能力[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 [3] 吴敬琏. 供给侧改革[M].北京:中国文史出版社,2016. [4] 王先庆,文丹枫.供给侧结构性改革[M].北京:北京经济出版社,2016. [5] 胡庆山,王健.农村体育公共服务供给的价值审思与现实困境[J].上海体育学院学报,2014,38(4):20-24,30. [6] 龙强,刘飞仁,周吉.新常态下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破解现代农业发展难题——以江西为例[J].江西农业学报,2017,29(6):136-140. [7] 王冬冬,谈智武,李泽群.博弈观下的农村体育公共产品供给主体行为规制研究[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9,35(12):7-10. [8] 任贵州.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共建共享的困境与路径[J].湖北农业科学,2016,55(11):2939-2942,2979. [9] 文烨,唐炎.我国农村体育公共服务的发展路径及模型构建[J].天津体育学院学报,2012,27(3):230-235. [10] 樊炳有. 体育公共服务的运行机制探讨[J].体育与科学,2010(31):25-32. [11] 姚婧. 县域体育公共服务市场化发展模式探究和路径的选择[J].生产力研究,2015(3):93-95. [12] 沈克印. 政府与体育社会组织协同治理的地方实践与推进策略——以常州市政府购买公共体育服务为例[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2017,51(1):12-19. [13] 刘应,万陈.我国农村准体育公共产品供给模式的构建——基于公共事业管理理论视角[J].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16,39(7):10-15. [14] 刘星. 服务型政府:理论反思与制度创新[M].北京: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06. [15] 王芹. 高校体育公共服务有效供给研究服务[M].济南:山东大学出版社,20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