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时丕坤,宗殿龙.核桃炭疽病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J].河北果树,2017(5):35. [2] 王清海,刘幸红,范昆,等.核桃炭疽病病原菌鉴定及生物学特性[J].山东农业大学学报,2016,47(1):9-14. [3] 曲文文. 山东省核桃主要病害病原鉴定[D].山东泰安:山东农业大学,2011. [4] 刘京伟,柴高正.核桃树腐烂病的发生与防治[J].果树实用技术与信息,2015(2):31-32. [5] 曾绍贵. 核桃炭疽病及防治方法研究进展[J].四川林业科技,2017,38(1):108-110. [6] 阎秀峰,李晶,祖元刚.干旱胁迫对红松幼苗保护酶活性及脂质过氧化作用的影响[J].生态学报,1999,19(6):850-854. [7] 张志良,瞿伟菁.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8] 高俊凤. 植物生理学试验指导[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9] 华东师范大学.植物生理学实验指导[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1. [10] 肖浪涛,王三根.植物生理学实验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5. [11] ZHU J K.Cell signaling under salt,water and cold stress[J].Current Opinion in Plant Biology,2001,4(5):401-406. [12] 袁淑珍,栗淑媛,乔辰.低温胁迫对螺旋藻体内可溶性糖含量的影响[J].中国农学通报,2008,24(5):113-116. [13] 代红军,柯玉琴,潘廷国,等.甘薯蔓割病病原菌的侵染对甘薯光合作用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33(3):304-307. [14] 张玉芳. 根腐菌对当归种子萌发、幼苗生长及生理特征的影响[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4. [15] 马旭俊,朱大海.植物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研究进展[J]. 遗传,2003,25(2):225-231. [16] 王妍,田呈明,王永林.黄栌与轮枝菌互作过程中活性氧及保护酶系的变化[A].中国植物病理学会2011年学术年会论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428. [17] 赵梅. 梨果实对炭疽病和轮纹病抗性生理的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3. [18] 陆君. 稻曲病菌与水稻互作的初步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3. [19] 王伟. 葡萄白粉菌侵染过程及其对叶片相关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D].西安: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10. [20] 梁喜龙,郑殿峰,左豫虎.病害逆境下寄主植物生理生化指标的研究现状与展望[J].安徽农业科学,2006,34(15):3576-3578. [21] 刘慧芹. 叶霉病菌毒素与番茄品种抗病性关系的研究[D].山西太谷:山西农业大学,2003. [22] 赵庆芳,李海亮,王莱.病害胁迫对观赏百合生理生化的影响[J].北方园艺,2007(4):163-165. [23] 李西,毛凯,熊曦,等.暖季型草坪草抗寒性研究进展[J].中国草地,2002,22(4):53-5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