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阿提克木吐坎.克拉玛依区三圃基地灌木和月季冻害调查及防护建议[J].农村科技,2014(3):45-46. [2] 张立勤. 灌状丰花月季越冬栽培技术[J].农村科技,2011(3):60-61. [3] 王丽娟,孙长彬,崔雅君,等.抗寒月季引种繁育技术[J].林业科技开发,2004,18(5):44-47. [4] 邓菊庆,蹇洪英,李淑斌,等.五种野生蔷薇属植物抗寒力的综合评价[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4):70-75. [5] 李松,李枝林,唐开学,等.五个切花月季品种的抗寒生理分析测定[J].西南农业学报,2012,25(4):1232-1237. [6] 孙兆法,李世润,李长生,等.6-苄氨基腺嘌呤在切花月季秋冬栽培中的应用[J].河北农业科技,2012,39(8):22-25. [7] 翟俊峰,王法微,王南,等.月季CBF转录因子基因的克隆及表达分析[J].园艺学报,2012,39(8):1596-1602. [8] 姚斌. 月季的抗性试验研究与选优[J].现代园艺,2013(6):16. [9] 宋伟. 藤本月季抗寒性研究[J].园艺与种苗,2014(3):41-43, 48. [10] 孙长彬,王丽娟.北方园林绿化新贵—抗寒月季哈锦1号[J].吉林农业科技,2001,30(6):61-62. [11] 郭润华,隋云吉,杨峰玉,等.耐寒月季新品种‘天山祥云’[J].园艺学报,2011,38(7):1417-1418. [12] 郭润华,隋云吉,王爱英,等.抗寒月季品种选育[J].北方园艺,2006(1):49. [13] 周丽英,杨丽涛,郑坚瑜.植物抗寒冻基因工程研究进展[J].植物学通报,2001,18(3):325-33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