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讯红,王媚,蔡宝昌,等.不同产地太子参挥发性成分的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J].时珍国医国药,2007,18(1):43-45. [2] 覃容贵,罗忠圣,钱志瑶,等.土壤肥力与太子参药材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15,22(2):57-61. [3] 康传志,周涛,江维克,等.野生太子参的生态适宜分布区划[J].贵州农业科学,2016,44(7):96-100. [4] 康传志,周涛.全国栽培太子参生态适宜性区划分析[J].生态学报,2016,36(10):2934-2944. [5] 王楠,王洪斌.施秉县牛大场太子参种植栽培的气候条件分析[J].贵州气象,2007,31(6):14-16. [6] 严春文,李玉成.太子参及其种植土壤中6种元素的测定[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2008,8(2):336-338. [7] 潘效安,鲁成树,阚凯.基于指数和法的村庄复垦适宜性评价研究[J].现代农业科技,2013,42(2):340-342. [8] 张国辉,王龙.贵州省黔东南州太子参立枯病的病害分析及生防初探[J].中国农学通报,2015,31(11):205-209. [9] 康传志,周涛,江维克,等.基于气候因子的全国栽培太子参品质区划分析[J].中国中药杂志,2016,41(13):2386-2390. [10] 谢庭生,谢树春,赵玲,等.南方经济植物土地适宜性及评价[J].经济地理,2006,26(4):647-652. [11] 刘友兆,夏敏,杨建海,等.GIS支持的土壤适宜性评价专家系统的实现[J].土壤通报,2001(5):193-197. [12] 徐晗. 基于因素法与指数和法的农用地分等对比实证研究[J].中国农业科技导报,2011,13(2):72-75. [13] 张丽艳,杨玉琴,任永全,等.贵州栽培太子参与原引种产地太子参的微量元素分析[J].微量元素与健康研究,2003,20(4):28-29. [14] 邓雪,李家铭,曾浩健,等.层次分析法权重计算方法分析及其应用研究[J].数学的实践与认识,2012,42(7):93-100. [15] 查瑞生,陈梦琳,赵晓雪.基于地形起伏度的南川区人居环境地形适宜性评价[J].西南大学学报,2014,36(10):150-156. [16] 崔灿. 基于GIS的作物生境适宜性评价研究——以湖北省洪湖市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17] 王雪,李益敏,赵筱青.基于GIS的高山峡谷区耕地适宜性评价——以怒江州泸水县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14,27(3): 1222-12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