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进已,干志耿. 文明论——人类文明的形成发展与前景[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2] 周商意,孔翔,朱竑 .文化地理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 [3] 特里·伊格尔顿.论文化[M]. 张舒语,译. 北京:中信出版社,2018. [4] TYLOR E B .Primitive culture[M]. London: John Murray, 1871. [5] PEET R.Modern geographic thought[M]. Oxford: Blachwell, 1998. [6] 克里斯·吉布森,戈登·韦特.文化地理学[J]. 文化研究,2017(29):6-22. [7] SAUER C O.Recent development in cultural geography[A]. HAYES E C. Recent development in the social sciences[C]. New York: Lippincott, 1927. [8] 胡兆量,阿尔斯朗,琼达,等. 中国文化地理概述[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1. [9] SHURMER-SMITH P.Doing cultural geography[M]. London:Sage Pubns, 2002. [10] 戴代新,戴开宇. 历史文化景观的再现[M]. 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2009. [11] 汤茂林,金其铭.文化景观研究的历史和发展趋向[J].人文地理,1998(2):45-49,83. [12] 汤茂林. 文化景观的内涵及其研究进展[J].地理科学进展,2000(1):70-79. [13] 王云才,石忆邵,陈田.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研究进展与展望[J].同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0(1):18-24,51. [14] 向云驹. 论“文化空间”[J].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81-88. [15] 刘沛林. 古村落文化景观的基因表达与景观识别[J].衡阳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2003(4):1-8. [16] 韩锋. 世界遗产文化景观及其国际新动向[J].中国园林,2007(11):18-21. [17] 单霁翔. 文化景观遗产保护的相关理论探索[J].南方文物,2010(1):1-12. [18] 恩斯特·卡西尔. 人论[M]. 甘阳,译. 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1985. [19] J.皮亚杰. 发生认识论[M]. 范祖珠,译. 北京:商务印书馆,1990. [20] 凯文·林奇. 城市意向[M]. 方益萍,何晓军,译. 北京:华夏出版社,2001 [21] 诺伯格·舒尔茨.实存·空间·建筑[M]. 尹培桐,译. 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1. [22] 陈植. 中国造园史[M].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