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杨丽梅. 良种油茶高产栽培技术[J].绿色科技,2017(1):37-38,42. [2] 王菖莉,陈福,徐德兵,等.5个油茶新品种的选育[J].现代农业科技,2019(5):31-37. [3] 尹丹丹,李珊珊,吴倩,等.我国6种主要木本油料作物的研究进展[J].植物学报,2018,53(1):110-125. [4] 黎耀勇. 油茶林业造林方法及营林生产管理措施[J].林业勘查设计,2019(1):104-105. [5] 孙晓玲,董文霞,蔡晓明,等.外用不同浓度茉莉酸甲酯诱导的茶树挥发物的种类和时序变化[J].应用昆虫学报,2016,50(3):499-506. [6] 马大文,张华.茉莉酸甲酯熏蒸提高树莓果实采后贮藏品质[J].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 39(8):166-169. [7] 周洲. 采前喷施茉莉酸甲酯对日本李果实成熟、果实品质和生物活性物质含量起重要作用[J].中国果业信息,2014,31(9):56. [8] 王英珍,程瑞,张绍铃,等.采前茉莉酸甲酯(MeJA)处理对梨果实抗病性的影响[J].果树学报,2016,33(6):694-700. [9] 王杰. 局部喷施茉莉酸类化合物对长白落叶松抗虫性的诱导效果[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10] 左彬彬,张彦萍,刘海河,等.茉莉酸甲酯对厚皮甜瓜幼苗耐冷性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8,41(5):75-79. [11] 李杨洋,焦浈.外源茉莉酸甲酯对小麦幼苗低温耐受性的影响[J].生物技术通报,2018,34(3):87-92. [12] 董桃杏,蔡昆争,张景欣,等.茉莉酸甲酯(MeJA)对水稻幼苗的抗旱生理效应[J].生态环境,2007,16(4):1261-1265. [13] 苏金为. 干旱胁迫下茉莉酸甲酯对茶苗光合性能的影响[J].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4,33(2):190-194. [14] 孙晓玲,蔡晓明,马春雷,等.茉莉酸甲酯和机械损伤对茶树叶片多酚氧化酶时序表达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1,31(9):1805-1810. [15] 桂连友. 外源茉莉酸甲酯对茶树抗虫作用的诱导及其机理[D].杭州:浙江大学,2004. [16] 张文军,葛超.NBT光还原法、邻苯三酚自氧化法测定SOD酶活性的比较(简报)[J].河北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0,14(2):68-70. [17] 周丹丹,吴文卫,杨逢,等.两种过氧化氢酶活性测定方法的比较[J].江西农业学报,2009,21(1):118-120. [18] 李忠光,龚明.愈创木酚法测定植物过氧化物酶活性的改进[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8 44(2):323-324. [19] 蔡庆生. 植物生理学实验[M].北京:中国农业大学出版社,2013. [20] 焦洁. 考马斯亮蓝G-250染色法测定苜蓿中可溶性蛋白质含量[J].农业工程技术,2016,36(17):33-34. [21] 张媛媛,张彬.苯酚-硫酸法与蒽酮-硫酸法测定绿茶茶多糖的比较研究[J].食品科学,2016,37(4):158-163. [22] 刘志洋. 游离脯氨酸含量测定法比较宿根花卉抗寒性[J].黑龙江农业科学,2016(11):102-105. [23] 蒋瑶,陈文波,黄江中,等.高温胁迫对野生湖北百合生理指标的影响[J].西北林学院学报,2019,34(1):62-68. [24] 罗梓琼,王慧,陈铭,等.干旱胁迫对4个油茶品种苗木生理生化指标的影响[J].经济林研究,2019,37(9):104-113. [25] 高文瑞,徐刚,李德翠,等.外源5-氨基乙酰丙酸(ALA)对辣椒幼苗抗冷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5,28(1):2205-2208. [26] 鲜靖苹,王勇,张平.外源茉莉酸甲酯对镉胁迫下多年生黑麦草种子萌发及幼苗生理的影响[J].西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9,55(6):74-82. [27] 杨艺,常丹,王艳,等.茉莉酸与茉莉酸甲酯预处理对干旱胁迫下棉花种子萌发和种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5,35(2):302-308. [28] 杨艺,常丹,王艳,等.茉莉酸甲酯对棉花抗旱效果的影响[J].西北农业学报,2016,25(9):1333-134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