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孙眉. 打造县域农业科技现代化样板[N]. 农民日报, 2021-11-26(008). [2] 农业农村部: 部署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J]. 中国食品, 2021(18): 41. [3] 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共建工作的通知[J]. 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农村部公报, 2021(6): 98-103. [4] 李丽颖. 打造科技支撑乡村振兴的县域样板[N]. 农民日报, 2021-09-10(005). [5] 兴化市举办“智慧稻作技术”项目推进会暨兴化先行县与智慧农业建设研讨会[EB/OL]. http://jiangsu.china.com.cn/html/jsnews/around/10975975_1.html,2022-06-17. [6] 邢晓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资源投入与农业现代化的关系——基于VEC模型的实证研究[J]. 资源开发与市场, 2015, 31(6): 666-668,747. [7] 程长明, 陈学云. 安徽省粮食生产现代化与科技创新协调发展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0, 41(9): 163-171. [8] 王秀芳, 唐娅楠, 石冉.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风险投资的制度缺失与改进建议[J]. 农林经济管理学报, 2015, 14(2): 152-159. [9] 董江爱, 张嘉凌. 政策变迁、科技驱动与农业现代化进程[J]. 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2016, 33(5): 104-109. [10] 夏如兵. 技术引进与中国农业科技的现代化——以近代水稻育种为中心[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0, 10(3): 102-108. [11] 董志勇, 王德显. 科技创新、生产模式变革与农业现代化[J]. 新视野, 2019(6): 34-40. [12] 赵军洁, 张建胜. 加快农业科技创新的机理和路径研究——基于TRIZ理论[J]. 经济问题, 2016(12): 106-111. [13] 侯竹青. “现代化”概念与中国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建构[J]. 党史研究与教学, 2017(3): 83-88. [14] 李浩然, 马万利. 新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共产党农业农村现代化思想演变研究[J]. 江西社会科学, 2022, 42(2): 49-58. [15] 钟真, 刘育权. 数据生产要素何以赋能农业现代化[J]. 教学与研究, 2021(12): 53-67. [16] 刘瑞. 中国现代化的意义、内涵和标准[J].企业经济,2018(1):13-18. [17] 魏后凯,林志雄,苑鹏. 新中国农业农村发展研究70年[M]. 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19. [18] 邓智平. 现代化十讲[M]. 武汉: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 2020. [19] 姜长云,李俊茹. 关于农业农村现代化内涵、外延的思考[J]. 学术界, 2021(5): 14-23. [20] 李彬彬, 米增渝, 张正河. 休闲农业对农村经济发展贡献及影响机制——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经济地理, 2020, 40(2): 154-162. [21] 陈喜,陆建珍,王凯, 等. 农旅融合对农业劳动生产率影响的实证检验——以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为例[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5):155-163. [22] 胡俊平. 全国科普示范县(市、区)创建活动管理模式及SWOT分析[J]. 科学管理研究, 2013, 31(3): 54-56,61. [23] 陈享光,汤龙,唐跃桓. 农村电商政策有助于缩小城乡收入差距吗——基于要素流动和支出结构的视角[J]. 农业技术经济,2023(3):89-103. [24] 穆燕鸿,王杜春,迟凤敏. 基于结构方程模型的农村电子商务影响因素分析——以黑龙江省15个农村电子商务示范县为例[J].农业技术经济, 2016(8): 106-118. [25] 欧文·M·柯匹,卡尔·科恩. 逻辑学导论(13版)[M]. 张建军, 潘天群, 顿新国,译.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 2014.119-123. [26] 宋建辉, 姜天龙. 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典型模式和有益启示[J]. 经济纵横, 2019(12): 107-115. [27] 孙延红. 加强农业科技示范促进农业技术推广——以辽宁农技推广工作为例[J]. 农业经济, 2012(6): 31-32. [28] 崔宁波. 智慧农业赋能乡村振兴的意义、挑战与实现路径[J]. 人民论坛, 2022(5): 26-28. [29] 杨国才. 农业农村信息化云服务平台集成关键技术研究[D]. 重庆:西南大学, 2012. [30] 李鹏, 吴海霞, 李平, 等. 产业链与技术链双向融合下的我国农业科技创新系统的协同发展研究——基于新型经营主体培育视角[J]. 科技管理研究, 2016, 36(3): 1-7. [31] 中办国办印发《乡村建设行动实施方案》[N]. 人民日报, 2022-05-24(001). [32] 翁李胜, 雷燕, 潘新洁. 休闲涉入对老年人幸福感的影响: 自我效能与畅爽体验的中介效应[J].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2020, 44(9): 87-94. [33] WENG L S, HUANG Z W, BAO J G.A model of tourism advertising effects[J]. Tourism management, 2021, 85.DOI: 10.1016/j.tourman.2020.104278. [34] WENG L S, LIANG Z X, BAO J G.The effect of tour interpretation on perceived heritage values: A comparison of tourists with and without tour guiding interpretation at a heritage destination[J]. Journal of destination marketing & management, 2020, 16.DOI:10.1016/j.jdmm.2020.100431. [35] HUANG Z W, WENG L S, BAO J G.How do visitors respond to sustainable tourism interpretations? A further investigation into content and media format[J]. Tourism management, 2022, 92.DOI:10.1016/j.tourman.2022.104535. [36] 张小红, 郭威, 李思经, 等. 科技创新人才培养的关键路径——来自结构方程模型的经验证据[J]. 中国科技论坛, 2021(12): 159-168. [37] 秦开大, 赵帅, 秦翠平. “互联网+现代农业”趋势下主导产业选择模型及路径分析[J]. 科技进步与对策, 2016, 33(12): 67-72. [38] 牛亚丽. 农业产业链高质量发展的治理生态研究——基于“互联网+农业产业链”的融合创新视角[J]. 经济与管理, 2021, 35(3): 1-10. [39] 潘文轩. 农业生产“三品一标”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理及实现策略[J]. 中州学刊, 2022(1): 37-44. [40] 陈涛, 杨佳怡, 陈池波. 农业机械化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机制与路径:基于农业生产环节的可分性[J].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4): 129-140. [41] 杨世伟. 绿色发展引领乡村振兴: 内在意蕴、逻辑机理与实现路径[J].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0, 35(4): 125-135. [42] 张静宜, 陈洁. 强化乡村人才支撑有效供给实现脱贫攻坚乡村振兴有效衔接[J]. 宏观经济管理, 2021(8): 54-6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