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张福锁. 科学认识化肥的作用及合理利用[J].农业科技推广,2017(1):38-40,43. [2] 王西娜,于金铭,谭军利,等.宁夏引黄灌区春小麦氮磷钾需求及化肥减施潜力[J].中国农业科学,2020,53(23):4891-4903. [3] 李青军,赖宁,耿庆龙,等.不同灌溉方式下冬小麦和春小麦施肥现状与评价[J].新疆农业科学,2016,53(5):893-900. [4] 刘静,连煜阳.种植业结构调整对化肥施用量的影响[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9,38(11):2544-2552. [5] 栾江,仇焕广,井月,等.我国化肥施用量持续增长的原因分解及趋势预测[J].自然资源学报,2013,28(11):1869-1878. [6] 王慧敏,吴小文,潘志军,等.安徽省庐江县耕地土壤养分现状与评价[J].四川农业科技,2024(8):82-85. [7] JU X, XING G, CHEN X, et al.Reducing environmental risk by improving N management in intensive Chinese agricultural systems[J]. Proceedings of the national academy of sciences of the United States of America, 2009, 106(19):3041-3046. [8] 丁艳锋,李刚华,李伟玮,等.水稻机插缓混一次施肥技术的研发与示范[J].中国稻米,2020,26(5):11-15. [9] 农业农村部2020年十大引领性技术发布[J].农业工程技术,2020,40(23):1-3. [10] 凌启鸿,张洪程,戴其根,等.水稻精确定量施氮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2005,38(12):2457-2467. [11] 陈晓燕. 从农业可持续发展看土壤肥料存在的问题及对策[J].农业开发与装备,2021(7):143-144. [12] 刘泰麟. 农业可持续发展中土壤肥料利用发展途径[J].农业灾害研究, 2022, 12(10):122-124. [13] 鲍士旦. 土壤农化分析[M].第三版.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0. [14] 邹长明,李孝良,陈世勇,等.土壤肥料学实验指导书[M].合肥:合肥工业大学出版社,2019. [15] 许雪皎,李复琴,邓军,等.Olsen法测定蔗区土壤有效磷影响因素研究[J].中国糖料,2020,42(3):37-42. [16] 李娟娟. 氮磷钾配施对陕北沙地春玉米产量及氮效率的影响[D].陕西杨凌:西北农林科技大学,2020. [17] 陶曙华,龚浩如,陈祖武,等.测定植物中全钾提取方法的改进[J].湖南农业科学,2018(2):76-77,80. [18] 黄晓萌. 基于作物产量反应的长江流域冬小麦养分管理研究[D].武汉:湖北大学,2021.35-44. [19] 何芸雨,郭水良,王喆.植物功能性状权衡关系的研究进展[J].植物生态学报,2019,43(12):1021-1035. [20] 张田野. 化肥零增长行动实施效果及问题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20. [21] 杨晓玲,玉素甫江,玉素音,等.氮素用量对哈密巴里坤地区春小麦生长、养分吸收及肥料利用率的影响[J].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22,45(2):158-164. [22] 巨晓棠,谷保静.氮素管理的指标[J].土壤学报,2017,54(2):281-296. [23] 闫蓉,朱利,冉瑾怡,等.渭北旱地磷肥减施措施对冬小麦产量及磷吸收利用的影响[J].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23, 29(7):1265-1279. [24] 马悦,田怡,牟文燕,等.北方麦区小麦产量与籽粒氮磷钾含量对监控施钾和土壤速效钾的响应[J].中国农业科学,2022,55(16):3155-316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