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雷志强. 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底盘的设计与试验[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7.
|
[2] |
朱永川,熊洪,徐富贤,等.再生稻栽培技术的研究进展[J].中国农学通报,2013,29(36):1-8.
|
[3] |
马晓春. 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与头季收获方式对再生季产量的影响[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15.
|
[4] |
刘正忠,刘秀斌,罗美玉.中稻—再生稻适宜机收品种筛选试验初报[J].种子世界,2014(9):27-29.
|
[5] |
钱太平,梅少华,张键,等.再生稻不同留桩高度和收割方式的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分析[J].湖北农业科学,2015,54(1):14-17.
|
[6] |
张国忠,张翼翔,黄见良,等.再生稻割穗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6,35(1):131-136.
|
[7] |
何水清,朱德峰,张玉屏.再生稻生产技术[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16.
|
[8] |
卢康,张国忠,彭少兵,等.双割台双滚筒全履带式再生稻收割机的设计与性能试验[J].华中农业大学学报,2017,36(5):108-114.
|
[9] |
张翔,洪瑛杰,任金波.一种前轮可变轮距的三轮再生稻收割机及其控制方法[P].中国专利,CN106068917A.
|
[10] |
郭静. 高地隙水旱两用自走式喷雾机底盘动力传动系统的设计与研究[D].江苏镇江:江苏大学,2016.
|
[11] |
石毅新,蒋蘋,卢向阳,等.高地隙田间管理底盘结构设计与试验[J].农业工程,2019,9(1):72-79.
|
[12] |
李泽,石毅新,蒋蘋,等.高地隙通用作业底盘的设计与试验[J].食品与机械,2018,34(2):100-105.
|
[13] |
张肖敏. 谷子联合收割机割台的设计研究[D].太原:山西农业大学,20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