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2018, Vol. 57 ›› Issue (23): 81-84.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8.23.018
刘磊, 潘晓晗, 高炜城, 刘新程, 韩守良, 杨丽, 王学芬
LIU Lei, PAN Xiao-han, GAO Wei-cheng, LIU Xin-cheng, HAN Shou-liang, YANG Li, WANG Xue-fen
摘要: 基于沼肥具有缓效性部分养分当季不能完全释放的特点,在玉米(Zea mays L.)种植中以施入等量的N、P、K养分为依据,于第1年(前茬)设6个处理,分别为T1(不施肥)、T2(化肥)、T3(20%沼肥+80%化肥)、T4(50%沼肥+50%化肥)、T5(80%沼肥+20%化肥)、T6(100%沼肥);第2年(后茬)统一采用T2(化肥)处理。结果表明,沼肥存在明显的后效性,前茬施加沼肥所产生的地力变化显著改善了后茬玉米的生物学性状,提高了经济产量和土壤中的碱解氮含量。其中,处理T5的后茬玉米果穗长势明显优于其他处理;处理T3、T4、T5、T6的后茬玉米单穗粒数和植株抗倒伏能力整体高于T1和T2处理;处理T3、T4、T5、T6分别比处理T2增产5.88%、5.35%、11.23%、13.90%;后茬玉米收获后,处理T3、T4、T5、T6的土壤碱解氮含量分别比处理T2增加37.82%、76.74%、57.76%、72.76%。
中图分类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