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马代夫,李强,曹清河,等. 中国甘薯产业及产业技术的发展展望[J]. 江苏农业学报,2012,28(5):969-973. [2] 杨利,夏贤格,吴家琼,等. 湖北省主要农区耕地土壤质量研究Ⅱ.近30年来土壤肥力的演变[J]. 湖北农业科学,2016,55(2):299-302. [3] 杨新笋,焦春海,夏贤格,等. 湖北省甘薯产业发展现状与建议[J]. 湖北农业科学,2014,53(2):261-264. [4] 杨新笋,周开平,程航,等. 湖北省甘薯科研生产的历史、现状与对策[J]. 湖北农业科学,2005,44(5):7-10,32. [5] 谢达平,雷(女孝),黄祖民,等. 微生物菌肥的作用机理研究[J].常德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14(1):48-50,67. [6] 张进忠. 生物菌肥在玉米上的应用效果研究[J]. 杂粮作物,2002,22(3):170-173. [7] 刘慧超,郑军伟. 生物菌肥对小白菜产量和硝酸盐含量的影响[J]. 湖南农业科学,2004(4):40. [8] 姚建武,艾绍英,周修冲,等. 甘薯的氮肥效应及适土栽培试验[J]. 广东农业科学,2000(6):33-34. [9] 唐忠厚,李洪民,张爱君,等. 长期施用磷肥对甘薯主要品质性状与淀粉RVA特性的影响[J].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2011,17(2):391-396. [10] 尹子娟,郭华春,李存芝. 施钾对甘薯生长、产量及品质的影响[J]. 云南农业科技,2011(4):21-23. [11] 吴振新,徐福乐,施能浦,等. 甘薯施用生物有机肥及专用肥效应研究[J]. 耕作与栽培,2004(5):29-30. [12] 王汝娟,史春余,董庆裕,等. 甘薯施用有机-无机缓释肥的生物学效应[J]. 杂粮作物,2005,25(4):248-250. [13] 贾峥嵘,李江辉,武宗信,等. 生物菌肥对甘薯产量、品质及经济效益的影响[J]. 山西农业科学2018,46(9):1506-1508,151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