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王素萍, 朱文革, 雷雄浩, 王胜军, 曾学军, 张贵友, 杜雷, 姜利, 刘鑫, 洪娟. 不同减肥增效模式对毛白菜产量和品质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3, 62(1): 100-103. |
[2] |
郑研, 王理想, 吴怡燃, 廖灿, 何海燕, 何明, 王书祥, 李俊凯. 不同杀菌剂对小麦赤霉病的室内毒力测定及配比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9): 81-84. |
[3] |
潘志军, 吴晨阳, 吕和平, 吴小文, 张晓红, 何海兵, 柯健, 武立权, 宫传英, 周兵. 沿江双季稻北缘区气象要素分布及其对双季稻生长发育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4): 29-35. |
[4] |
杨世成, 吴永常. 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视角下东北地区农业提质增效问题探讨[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22): 240-245. |
[5] |
王丹, 徐学荣. 新时期从“量”走向“质”——关于福建省特色农业发展问题的调研与思考[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2): 10-14. |
[6] |
谢媛圆, 熊又升, 孙琛, 李佳莹, 周剑雄, 徐芳森. 包膜尿素和氮肥增效剂对鲜食玉米生长发育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6): 35-39. |
[7] |
孙军伟, 范志勇, 户艳霞, 张建斌, 王斌, 李绍董, 王靓贤, 盘文政. 大理州轮作周期内以烤烟为主的作物种植模式初探[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1): 106-108. |
[8] |
曹艳, 黄意, 朱波, 赵记伍, 向永玲, 廖昌焦, 王晓玲. 涝渍胁迫下立丰灵施用对机插秧水稻抗倒性及产量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3): 36-40. |
[9] |
刘东海, 乔艳, 李双来, 张智, 李菲, 徐为, 胡诚. 不同种植模式对佛手山药土壤养分和微生物群落的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3): 79-84. |
[10] |
张群, 夏贤格, 陈展鹏, 陈杰, 曹志刚, 金红梅, 张文超, 涂军明, 程建平, 张枝盛, 胡锋. 双季稻双机直播品种及播种量筛选[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2): 31-33. |
[11] |
余长平, 周华平, 叶青松, 肖能武, 肖丽丽, 刘永忠, 秦光明. 玉米华玉11丰产、稳产、适应性分析及高产栽培技术[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9): 15-19. |
[12] |
余泽恩, 罗莉霞, 张芳, 洪美艳, 张向向, 郭瑞星. 基于GGE双标图的国家冬油菜区试长江中游区环境及品种适应性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6): 20-27. |
[13] |
王立强. 钼肥在花生生产中的增产效果试验[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4): 51-53. |
[14] |
杨艳斌, 巴四合, 徐华艳, 孙琛. 江汉平原玉米-晚稻种植模式技术示范总结[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3): 21-24. |
[15] |
沈学善, 屈会娟, 周全卢, 朱玲, 王昌桃, 郑盛华. 西充县旱地蚕豆-有机甘薯高效种植新模式效益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0, 59(3): 25-2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