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陈晗雯,何富乐.辨一辨洋槐与国槐之花[J].健康博览,2018(8):32-33. [2] 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 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20. [3] 吴虹霁,兰昌云,陈媛. 槐花的研究进展[J].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2006, 13(6):1-6. [4] 孙国禄,赵强,董晓宁,等. 槐花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J]. 中兽医医药杂志, 2009, 28(6):24-27. [5] 刘琳, 程伟. 槐花化学成分及现代药理研究新进展[J]. 中医药信息, 2019, 36(4):125-128. [6] 王林,章敏,胡秋辉.刺槐花营养功能成分及其开发利用[J].食品科学, 2006,27(2):274-276. [7] CVETKOVIĆ D M, JOVANKIĆ J V, MILUTINOVIĆ M G,et al.The anti-invasive activity of Robinia pseudoacacia L. and Amorpha fruticosa L. on breast cancer MDA-MB-231 cell line[J]. Biologia, 2019,74:915-928. [8] 王颖, 荀守华, 张元帅,等. 6种刺槐花营养成分和活性物质检测与分析[J]. 山东林业科技, 2018,48(5):23-26,30. [9] 宋永芳, 罗嘉梁,解荷锋. 刺槐花的化学成分研究[J]. 林产化学与工业, 1992(4):321-326. [10] VEITCH N C, ELLIOTT P C, KITE G C, et al.Flavonoid glycosides of the black locust tree, Robinia pseudoacacia (Leguminosae)[J]. Phytochemistry, 2010, 71(4):479-486. [11] 鄢长余. 刺槐花化学成分与指纹图谱研究[D]. 沈阳:辽宁中医药大学, 2010. [12] 李艳艳, 初正云, 翟延君,等. 刺槐花总黄酮提取工艺研究[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2011,13(5):87-88. [13] 向昌国, 向宁, 黄成龙,等. 响应面法优化刺槐花黄酮类化合物的微波提取工艺[J]. 食品科学, 2011,32(22):32-36. [14] 陈叶青. 凉血止血药炒炭时黄酮类成分的变化规律与止血作用的相关性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6. [15] 赵雍, 郭静, 刘婷,等. 槐花制炭后新止血成分的药理研究[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17):2346-2349. [16] 李娆娆,原思通.中药槐花炮制历史沿革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4(11):72-76. [17] 朱洪剑, 李鑫. 不同炮制方法对槐花有效成分百分含量的影响[J]. 哈尔滨商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4(4):392-397,4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