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王静,刘晶晶,宋子秋,等.黄河流域高质量发展的生态保护与国土空间利用策略[J].自然资源学报,2022,37(11):2930-2945. [2] 胡祖才.构建优势互补、高质量发展的区域经济布局和国土空间体系[N].经济日报,2022-11-09(003). [3] 李强,魏建飞. 皖江城市带国土空间利用效率与高质量发展的时空耦合[J].自然资源学报, 2022,37(11): 2867-2883. [4] 李涛,廖和平,潘卓,等.主体功能区国土空间开发利用效率评估——以重庆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5,35(9): 157-164. [5] 薛建春,吴彤.基于三阶段SBM-DEA的内蒙古城市土地利用效率评价[J].生态经济,2020,36(10): 98-103,111. [6] 吉雪强,尚杰.基于三阶段SBM模型的中国农业生态效率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7):210-217. [7] 刘书畅,叶艳妹,肖武.基于随机前沿分析的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时空分异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1):61-69. [8] LIU J, JIN X, XU W, et al.Spatial coupling differentiation and development zoning trade-off of land space utilization efficiency in eastern China[J]. Land use policy, 2019, 85: 310-327. [9] 姬志恒,张鹏.环境约束下中国城市土地利用效率空间差异及驱动机制——基于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研究[J].中国土地科学,2020,34(8):72-79. [10] 杨国华,段永蕙,崔蕾.山西省农业生态效率县域差异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3):70-78. [11] 魏小芳,赵宇鸾,李秀彬,等.基于“三生功能”的长江上游城市群国土空间特征及其优化[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9, 28(5):1070-1079. [12] 王亚飞,樊杰,周侃.基于“双评价”集成的国土空间地域功能优化分区[J].地理研究,2019,38(10):2415-2429. [13] 李红润,刘慧芳,王瑾,等.基于Markov-FLUS-MCR模型的晋中市“三生”空间优化[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10):267-276. [14] 吴文俊,张雪微,郭杰,等.“多目标”需求下扬州市土地利用布局优化[J].生态学报,2022,42(19):7952-7965. [15] 许小亮,李鑫,肖长江,等.基于CLUE-S模型的不同情景下区域土地利用布局优化[J].生态学报,2016,36(17):5401-5410. [16] 孙玮健,张荣群,艾东,等.基于元胞自动机模型的土地利用情景模拟与驱动力分析[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S1):254-261. [17] 金贵,郭柏枢,成金华,等.基于资源效率的国土空间布局及支撑体系框架[J].地理学报,2022,77(3):534-546. [18] 朱从谋,王珂,张晶,等.国土空间治理内涵及实现路径——基于“要素—结构—功能—价值”视角[J].中国土地科学,2022,36(2):10-18. [19] 包玉斌,李婷,柳辉,等.基于InVEST模型的陕北黄土高原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变化[J].地理研究,2016,35(4):664-676. [20] 怡凯,王诗阳,王雪,等.基于RUSLE模型的土壤侵蚀时空分异特征分析——以辽宁省朝阳市为例[J].地理科学,2015,35(3):365-372. [21] 刘超,张祚,纪旭,等.基于土地功能强弱对比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以襄阳市为例[J].资源科学,2023,45(7):1366-1379. [22] 冀正欣,刘超,许月卿,等.基于土地利用功能测度的“三生”空间识别与优化调控[J].农业工程学报,2020,36(18):222-231,315. [23] 金贵,邓祥征,张倩,等.武汉城市圈国土空间综合功能分区[J].地理研究,2017,36(3):541-552. [24] 方琳娜,尹昌斌,方正,等.黄河流域农业高质量发展推进路径[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12):16-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