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周敏, 张忠武, 杨景华, 等. 云南曲靖不同生态区域云烟97烟叶品质差异评价[J]. 安徽农业科学, 2022, 50(22): 198-202. [2] 张芸萍, 郭山虎, 张锦涛, 等. 曲靖烟区烟叶微量元素与土壤pH值关系研究[J]. 作物杂志, 2021(2): 178-182. [3] 文伟康. 湖南浓香型上部烟叶质量产区比较[D].长沙: 湖南农业大学, 2020. [4] 刘辉, 祖庆学, 王松峰, 等. 不同成熟度对鲜烟素质和烤后烟叶质量的影响[J].中国烟草科学, 2020, 41(2):66-71. [5] 张勇刚, 宋朝鹏, 李常军, 等. 烟叶感官质量评价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10, 49(9):2271-2274. [6] 王鹏泽, 来苗, 陶陶, 等. 河南烟叶香韵区域分布特征[J].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5, 49(5):577-583. [7] 郝贤伟, 李奇, 毕一鸣, 等. 不同颜色上部烤烟主要品质指标的差异分析[J]. 河南农业科学, 2023, 52(3): 173-180. [8] 张艳艳, 代琛, 赵百英, 等. 山东烤烟外观质量特征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22,50(17):167-171. [9] 杨明峰, 刘江, 张金林, 等. 山东省烟叶感官质量与物理化学指标的相关性研究[J]. 现代农业科技, 2022(14): 157-166. [10] 刘春菊, 杨少杰, 高政绪, 等. 潍坊中部烟叶理化指标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广东农业科学, 2023, 50(8): 94-104. [11] 徐泽桐, 刘亚相, 袁帅, 等. 化学成分指标对感官质量的影响及陕西省烟叶质量综合评价[J]. 西南农业学报, 2018, 31(9): 1953-1960. [12] YC/T 138—1998,烟草及烟草制品感官评价[S]. [13] GB2635—1992,烤烟[S]. [14] 郭建华,宋纪真,王广山,等.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烟叶物理特性区域归类[J].烟草科技,2014(8):14-17. [15] 张炳辉, 王新旺, 陈顺辉. 烟叶伸长率与主要化学成分的相关性[J]. 安徽农业科学, 2016, 44(7): 30-32. [16] YC/T 147—2001,打叶烟叶质量检验[S]. [17] YC/T 152—2001,卷烟烟丝填充值的测定[S]. [18] YC/T 159—2002,水溶性糖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19] YC/T 160—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植物碱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20] YC/T 217—2007,烟草及烟草制品钾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21] YC/T 161—2002,烟草及烟草制品总氮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22] YC/T 162—2011,烟草及烟草制品氯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23] YC/T 216—2013,烟草及烟草制品淀粉的测定连续流动法[S]. [24] 王育军, 邵建平, 赵杰, 等. 曲靖烟叶质量评价指标间的相关性分析[J]. 作物研究, 2014, 28(5): 496-500, 505. [25] 李强. 曲靖烤烟品质特征及主要生态因素对其影响的研究[D]. 长沙:湖南农业大学, 2011. [26] 赵曼,王戈.工艺分级中身份及颜色对烟叶质量的影响[J]. 安徽农业科学, 2013, 41(15): 6878-6880. [27] 高远. 四川省烤烟质量研究及综合评价[D]. 郑州:河南农业大学, 2010. [28] 焦绍赫, 何宽信, 王念磊, 等. 江西烤烟主要理化指标对感官评吸质量的影响[J]. 贵州农业科学, 2018, 46(1): 21-24. [29] 闫铁军, 马俊桃, 刘文锋, 等. 烟叶外观质量与感官舒适性的相关性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3): 109-113. [30] 丁根胜, 张庆明, 巴金莎, 等. 烟叶颜色色度学指标与烤烟品质的关系分析[J]. 中国烟草科学, 2011, 32(4): 14-18. [31] 路晓崇, 李昊, 苏家恩, 等. 基于烤烟颜色特征构建烤烟感官质量预测模型[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2016, 50(4): 500-505 [32] 刘阳, 张大纯, 刘海轮, 等. 环秦岭区域烤烟物理特性及其与评吸质量的关系[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8, 47(1): 15-20. [33] 王鹏, 李玉宝, 龙飞, 等. 凉山烟区烤烟品种间理化特征的差异及其与感官质量的关系[J].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022, 44(11): 62-69. [34] 张婷, 李金海, 廖晓玲, 等. 湖北烤烟主栽品种上部叶评吸质量与化学成分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 2023, 39(19): 142-147. [35] 沈晗, 江佳楠, 汤朝起, 等. 烟叶主要含氮化合物含量与感官质量的关系[J].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2017, 32(3): 558-563. [36] 李超, 刘永来, 关罗浩. 云南罗平烟区烟叶主要化学成分含量及其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J]. 贵州农业科学, 2021, 49(1): 22-29. [37] 张千子, 谢新乔, 李湘伟, 等. 玉溪烟区高可用性烤烟主要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关系[J]. 中南农业科技, 2022, 43(6): 15-21. [38] 武广鹏, 李许涛, 李钦奎, 等. 河南烟叶化学成分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江西农业学报, 2022, 34(10): 25-29. [39] 邓国宾, 曾晓鹰, 薛红芬, 等. 烤烟游离氨基酸与感官质量的相关性研究[J]. 中国烟草科学,2011,32(5):14-19,23. [40] 董洪旭, 李小兰, 奚家勤, 等. 不同香型产区烤烟游离氨基酸含量及组成差异分析[J]. 烟草科技,2017,50(3):15-22. [41] 王稼良, 邵建平, 潘林, 等. 曲靖烟叶化学成分含量与外观质量的相关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 2014, 42(19): 6376-63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