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高成涛,胥秋,张黎,等.无机纳米粒子在可生物降解复合材料中的应用进展[J].中国塑料,2025,39(1):85-91. [2] 王晓梅,杨娇,崔海信,等.全球纳米农业发展现状及对中国的启示[J].全球科技经济瞭望,2023,38(Z1):50-60,78. [3] 蒲文宣,戴曦,岳佳妮,等.铁信号及其在植物-病原物互作中的研究进展[J].生物技术进展,2025,15(1):1-10. [4] 何跳娥. Cu、Fe纳米颗粒与农业上两种常见真菌和细菌的耦合作用研究[D].兰州:兰州大学,2023. [5] 赵铭,甘秋良,李俊丽,等.纳米氧化铁对豇豆生长及其抗氧化系统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3):547-552. [6] 李俊丽,邹正康,刘倩,等.不同纳米氧化铁对小麦幼苗生理特性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9,32(5):1004-1010. [7] 张辰弛. 叶面施用γ-Fe2O3纳米颗粒对大豆生长促进机制的研究[D].江苏无锡:江南大学,2021. [8] 王荣,董邵云,刘小萍,等.黄瓜种质资源果实性状遗传多样性分析[J].中国瓜菜,2024,37(7):20-28. [9] 毛丛环,陈春,曾书艳.黄瓜种植技术与病虫害防治措施[J].种子科技,2025,43(1):156-158,200. [10] 孙亚玲,臧传江,姚甜甜,等.我国黄瓜耐热性研究进展[J].中国果菜,2018,38(10):57-62. [11] 邓红军,茅林春.黄瓜酶促抗氧化系统对逆境胁迫的生理响应研究进展[J].保鲜与加工,2015,15(6):88-92. [12] 王志恒,韩家晨,徐雯琦,等.纳米氧化铜与纳米氧化铁悬浮液对黄瓜霜霉病的抗性与防效[J].贵州农业科学,2022,50(7):51-58. [13] 王建荣,王涵文,段广彬.Ag-TiO2纳米悬浮液的制备及其导热性与黏性[J].中国粉体技术,2020,26(2):35-40. [14] 李合生. 植物生理生化实验原理和技术[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15] 王丽. 紫杉醇发挥抗癌效应的浓度依赖机制及其与Bub1的相关性研究[D].武汉:华中科技大学,2007. [16] 翟凯辉. ZmMYB59参与GA信号通路负调控玉米种子萌发的分子机制研究[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22. [17] 董永娟. 捕光色素蛋白LHC调控苹果抗缺铁的功能验证[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24. [18] 许明海,冯瑜,童宇艳,等.低温胁迫对不同耐寒红树植物幼苗光合生理和抗氧化特性的影响[J].林业科学研究,2024,37(2):124-133. [19] 张利东,李愚鹤,黄洪宇,等.黄瓜幼苗耐低温性与叶片光合、Rubisco酶活力关系的研究[J].农业科技通讯,2015(4):155-157. [20] 高梦迪,盛茂银.纳米TiO2对2种草本植物种子萌发与幼苗生长的影响[J].贵州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0,38(4):69-74. [21] 胡雨晴,罗学刚,张宇.纳米二氧化硅对莱茵衣藻光合性能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25,53(1):70-75,79. [22] 王运强,甘秋良,戴照义,等.不同浓度纳米氧化铁对西瓜幼苗生长的影响[J].西南农业学报,2017,30(12):2782-2787. [23] 张俊霞,刘晓鹏,向极钎.植物抗氧化系统对逆境胁迫的动态响应[J].湖北民族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33(4):435-439. [24] 张颖君,王东,陈可可,等.西部药用植物的多酚类成分及其抗氧化活性研究[A].中国植物学会药用植物和植物药专业委员会.第六届全国药用植物和植物药学术研讨会论文集[C].2006.3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