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朱红根,陈晖.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水平测度、时空演变及推进路径[J].农业经济问题,2023(3):21-33. [2] 文丰安. 中国式现代化进程中数字乡村建设的高质量发展——现实问题、价值阐释与对策建议[J].中国流通经济,2024,38(1):12-21. [3] 王胜,余娜,付锐.数字乡村建设:作用机理、现实挑战与实施策略[J].改革,2021(4):45-59. [4] 文丰安. 数字乡村建设:重要性、实践困境与治理路径[J].贵州社会科学,2022(4):147-153. [5] 孙久文,张翱.数字经济时代的数字乡村建设:意义、挑战与对策[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60(1):127-134. [6] 高峰,王剑.数字乡村建设的国际经验及启示[J].江苏农业科学,2021,49(23):1-8. [7] 李本庆,周清香,岳宏志.数字乡村建设对产业兴旺影响的实证检验[J].统计与决策,2022,38(17):5-10. [8] 林育妙,程秋旺,许安心.数字乡村建设对城乡融合发展的影响研究——基于2012—2020年省份面板数据的实证[J].中共福建省委党校(福建行政学院)学报,2023 (4):101-111. [9] 尹含,孙伯驰.数字乡村建设对农村居民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J].林业经济,2023,45(7):40-59. [10] 崔凯,冯献.数字乡村建设视角下乡村数字经济指标体系设计研究[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0,41(6): 899-909. [11] 许敬辉,王乃琦,郭富林.数字乡村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J].统计与决策,2023,39(2):73-77. [12] 刘传明,王睿,邵明吉.中国县域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格局及驱动因素研究[J].热带地理,2024,44(1): 79-91. [13] 冯朝睿,徐宏宇.数字乡村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及其实践效用[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55(4):109-120. [14] 徐振华,李相敏.中国数字乡村的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山东社会科学,2023(8):153-162. [15] 张鸿,王璐.西部地区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推进路径[J].华东经济管理,2023,37(11):70-78. [16] 刘传明,马青山,孙淑惠.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区域差异及动态演进[J].区域经济评论,2023(5):26-35. [17] 刘庆.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实证研究——以河南省2014—2021年18个地级市面板数据为例[J].西南农业学报,2023,36(4):885-896. [18] 曾永明,钟子康.中国数字乡村建设的区域差异及其归因分析[J].热带地理,2025,45(1):29-36. [19] 张若琰,刘卫东,宋周莺.基于地理探测器的中国国家级开发区时空演化过程及其驱动力研究[J].自然资源学报,2021,36(10):2672-2683. [20] 刘庆. 数字乡村发展水平测度及时空演变特征研究——以河南省为例[J].统计与决策,2023,39(9): 85-90. [21] 孙淑惠,陈晓楠.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地区差距测度、结构分解与影响因素识别[J].统计与决策,2024,40(10):69-74. [22] 贺小荣,严伊凡.县域数字乡村水平分异特征、影响因素与分区优化[J].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2024,40(3): 88-95. [23] LI X J,CHANDEL R B S,XIA X L. Analysis on regional differences and spatial convergence of digital village development level: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China[J].Agriculture,2022,12(2):164. [24] 丁建军,万航.中国数字乡村发展的空间特征及其农户增收效应——基于县域数字乡村指数与CHFS 的实证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23,38(8):2041-2058. [25] 苏岚岚,张航宇,彭艳玲.农民数字素养驱动数字乡村发展的机理研究[J].电子政务,2021(10):42-56. [26] 刘璐,辛岭,朱铁辉.我国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子研究[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3,44(6):135-147. [27] 申红卫,程钰,宁敏.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数字乡村建设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探究[J].江西农业学报,2024,36(7):127-13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