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胡慧芝, 王建力, 王勇,等. 1990~2015年长江流域县域粮食生产与粮食安全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分析[J].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2019, 28(2):359-367. [2] 杨春霞, 郑华, 欧阳志云. 2000—2015年三江平原粮食生产时空变化特征及驱动因素分析[J]. 水利水电技术,2020,51(6):21-29. [3] 赵和楠,侯石安. 产粮大县奖励政策促进了县域粮食生产吗——来自河南县域面板数据的证据[J]. 地方财政研究, 2021(11):75-85. [4] 辛岭, 蒋和平. 产粮大县粮食生产与农民收入协调性研究——以河南省固始县为例[J]. 农业技术经济, 2016(2):45-51. [5] 李明杰, 王国刚, 张红日. 山东省县域粮食生产格局演变及其影响因素[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8, 39(2):248-255. [6] 潘竟虎, 张建辉, 胡艳兴. 近20a来甘肃省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时空格局及其驱动力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2016,31(1):124-134. [7] 李裕瑞, 卞新民. 江苏省粮食生产地域格局变化研究[J]. 地域研究与开发, 2008(2):113-117. [8] 邵宇飞. 河南省耕地“非粮化”空间格局分异、成因及对策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2, 61(23):234-238. [9] 徐志宇, 宋振伟, 邓艾兴,等. 近30年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的驱动因素及空间格局变化研究[J].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2013, 36(1):79-86. [10] 栾军强, 王荣成, 朱子媛,等. 山东省粮食供需变动下农业生产格局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2021, 42(8):201-209. [11] 聂雷, 郭忠兴, 汪险生,等. 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重心演变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 2015, 36(3):380-386. [12] 王凤, 刘艳芳, 孔雪松,等. 中国县域粮食产量时空演变及影响因素变化[J]. 经济地理, 2018, 38(5):142-151. [13] 吕火明, 赵颖文, 刘宗敏,等. 四川省粮食生产时空演变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基于90个粮食生产重点县视角[J]. 西南农业学报, 2022, 35(9):2220-2228. [14] 卓志清, 兴安, 孙忠祥,等. 东北旱作区粮食产量冷热点格局及耕层特征差异[J]. 土壤通报, 2019, 50(4):904-912. [15] 潘丹, 郭巧苓, 孔凡斌. 2002—2015年中国主要粮食作物过量施肥程度的空间关联格局分析[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9, 24(4):187-201. [16] 王贞妍, 何云玲, 林晨. 近30年云南省主要粮食作物种植面积与产量变化分析[J]. 热带地理,43(7):1288-1301. [17] 刘玉, 高秉博, 潘瑜春,等. 基于LMDI模型的中国粮食产量变化及作物构成分解研究[J]. 自然资源学报, 2014, 29(10):1709-1720. [18] 崔岚, 蔡为民. 2005—2019年甘肃省耕地资源变化及其影响因素分析——基于灰色关联度模型[J].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1, 23(S1):23-26. [19] 王静, 方锋, 王莺. 中国西南和华南粮食作物播种面积时序变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生态环境学报, 2021, 30(10):2010-2025. [20] 刘玉, 高秉博, 潘瑜春. 中国县域人均粮食占有量空间变异特征研究[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2012, 17(3):154-162. [21] 刘东, 封志明, 杨艳昭, 等. 中国粮食生产发展特征及土地资源承载力空间格局现状[J]. 农业工程学报, 2011, 27(7):1-6,39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