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邹利林,梁一凡,熊立,等.广东省可补充类耕地资源适宜性评价与整治分区[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5,42(1):57-65. [2] 刘金花,王雨晴,蒋海明,等.进出平衡视角下耕地恢复潜力重点区域识别[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2):216-225. [3] 董光龙,赵轩,刘金花,等.基于耕地质量评价与空间集聚特征的基本农田划定研究[J].农业机械学报,2020,51(2):133-142. [4] 翁睿,金晓斌,张晓琳,等.集成“适宜性-集聚性-稳定性” 的永久基本农田储备区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2):269-278,331. [5] 李丁一,魏舟,童亚文,等.引入耕地生态价值的咸阳市基本农田划定[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6):256-265. [6] 张晓瑞,周艳,邵薇,等.基于破碎度分析的耕地格局与空间分区研究——以安徽省灵璧县为例[J].沈阳农业大学学报,2023,54(6):748-758. [7] 罗倩,张威,邵景安,等.武陵山区县域尺度永久基本农田划定优化[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21,42(7):48-57. [8] 柴莎莎,任艳敏,姚兰,等.基于CRITIC-TOPSIS模型的耕地质量评价与提升分区研究[J].江苏农业科学,2024,52(10):254-260. [9] 刘敏,周健,胡月明,等.基于XGBoost算法的可恢复耕地宜耕性评价——以湘阴县为例[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24, 41(1):49-60. [10] 杨建宇,徐凡,刘光成,等.基于TOPSIS算法的永久基本农田划定方法[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8):133-139. [11] 姜芸,王军,滕浩,等.基于TOPSIS模型的典型黑土区耕地质量评价及土壤侵蚀耦合协调分析[J].农业工程学报,2023,39(12):82-94. [12] 李旭光,邢凤丽,袁雪,等.基于GIS的河北省太行山山前平原区耕地质量等级评价[J].山西农业科学,2023,51(7):793-801. [13] 宦吉林,王铁霖,吴柏清.高原地区耕地后备资源开发适宜性及潜力评价——以西藏桑珠孜区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2,61(11):32-38. [14] 钱凤魁,于洋,孙福军,等.不同地貌区县域耕地质量与耕地景观格局关联性特征分析[J].土壤通报,2020,51(6):1282-1289. [15] 李博. 四叉树格网剖分下耕地连片性与承载力分析方法研究——以徐州市为例[D].辽宁阜新:辽宁工程技术大学,2023. [16] 鲁学军,武鹏达,郭旭东.二值形态闭运算在优质耕地集中连片划定中的应用[J].中国图象图形学报,2016,21(2):199-206. [17] 张强胜. 基于最小费用距离模型的基本农田空间连片性评价与分析[D].广州:华南农业大学,2016. [18] 杨建宇,赵龙,徐凡,等.基于耕地连片度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划区[J].农业机械学报,2017,48(4):142-148. [19] 李凯,赵华甫,吴克宁.基于GIS网格技术的城镇周边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研究——以江苏宜兴市为例[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7,38(5):21-30,47. [20] 雷海峰,汪溪远,高海峰.基于土壤质量与景观格局的塔城市耕地生态修复区划[J].湖北农业科学,2024,63(2):148-155. [21] 吴大放,林添华,李淑君,等.广州市耕地非粮化时空演变及驱动力分析[J].广东农业科学,2023,50(1):153-163. [22] 陈俊韬,林锦耀.基于地理探测器的耕地破碎化影响因素分析——以广州市为例[J].湖北农业科学,2023,62(5):14-21. [23] 孙祥龙,涂建军,黄九松,等.基于ArcGIS空间分析技术和农用地分等成果划定基本农田——以重庆市秀山县为例[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36(8):130-13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