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刘新,冯晓晶,刘林春,等.1980—2015年内蒙古气象灾害损失特征分析[J].北方农业学报,2016,44(4):94-98. [2] 姚亚庆,郑粉莉,关颖慧.近60年我国旱涝灾情时空特征分析[J].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17,35(1):228-232,263. [3] 秦婷,袁帅,刘小敏.1983—2013年永州市气象灾害变化特征分析[J].南方农机,2017,48(18):156-157. [4] 高歌,赵珊珊,徐影.我国未来10~50年干旱面积有扩大趋势[N].中国经济导报,2012-02-28(B01). [5] 杨桃源.中国极端天气时间增多媒体称防灾减灾应重视人祸因素[EB/OL].https://www.chinanews.com.cn/gn/2011/05-30/3075588.shtml,2011-05-30. [6] 袁艺,马玉玲.近30年我国自然灾害灾情时间分布特征分析[J].灾害学,2011,26(3):65-68,82. [7] 张兰生,史培军,方修琦.我国农业自然灾害灾情分析[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3):94-100. [8] 吴吉东,傅宇,张洁,等.1949—2013年中国气象灾害灾情变化趋势分析[J].自然资源学报,2014,29(9):1520-1530. [9] 王媛媛. 近50年陇东地区农业气候资源的时空变化特征及其对主要农作物的影响分析[D].兰州:西北师范大学,2013. [10] 周忠文,刘英,张谋草,等.气候变化对陇东塬区冬小麦生长的影响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4,30(24):87-92. [11] 韩晶,曹彦超,张峰.庆阳市污染天气预报思路的建立[J].中国农学通报,2017,33(17):102-107. [12] 贾红莉,杨英莲,金义安,等.1984—2017年青海省气象灾害灾情演变[J].青海科技,2019,26(2):64-72. [13] 谢萍,谢忠,周金莲,等.湖北省近50年风灾灾情分布特征分析[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13,22(S1):122-126. [14] 张卫民,安景文,韩朝.熵值法在城市可持续发展评价问题中的应用[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03(6):115-118. [15] 张鹏,张云霞,孙舟,等.综合灾情指数——一种自然灾害损失的定量化评价方法[J].灾害学,2015,30(4):74-7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