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韩逸,赵文武,郑博福.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促进区域可持续发展——中国生态文明与可持续发展2020年学术论坛述评[J].生态学报,2021,41(3):1259-1265. [2] 王辰星,王泽童,杨淼,等.基于生态网络构建与生态系统韧性的超大城市生态修复空间识别——以北京市为例[J].生态学报,2025,45(10):4626-4637. [3] 许芬,周小成,孟庆岩,等.基于“源-汇” 景观的饮用水源地非点源污染风险遥感识别与评价[J].生态学报,2020,40(8):2609-2620. [4] 刘希朝,李效顺,蒋冬梅.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黄河流域景观格局及生态风险评估[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4):265-274. [5] 卓健,翟端强,毛衍云.闽三角城市群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分析[J].风景园林,2024,31(9):111-119. [6] 高庆彦,潘玉君,吴仕海,等.多情景下曲靖市土地利用与景观生态风险调控[J].安全与环境学报,2025,25(8):3273-3283. [7] 杨荣钦,肖玉磊,池苗苗,等.近20 a塔里木河流域人类活动及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变化[J].干旱区研究,2024,41(6):1010-1020. [8] 申明智,郑群明.基于GIS和Fragstats的南山国家公园景观格局特征研究[J].国土资源导刊,2024,21(4):82-90. [9] 易佳伶,王晨阳,刘嘉纬.云南省澜沧江流域景观生态风险评估及影响因素研究[J].农业与技术,2024,44(2):99-106. [10] 陈心曲,丁忠义,杨俊,等.沛北矿城复合区景观生态风险评价及驱动力分析[J].生态学杂志,2022,41(9):1796-1803. [11] 李月,彭博,林韶恺,等.基于景观类型及其生态风险评价的巢湖流域生态安全格局优化建议[J].华南地质,2024,40(3):548-558. [12] 朱润苗,陈松林.1980—2020年福建省景观生态风险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空间关系[J].应用生态学报,2022,33(6):1599-1607. [13] 王丽娜,杨国福,李嘉欣,等.湿地生态系统服务与景观生态风险时空演变及关联性——以杭嘉湖平原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24,33(9):2043-2058. [14] 牛海鹏,赵晓鸣,肖东洋,等.黄河流域(河南段)耕地多功能时空格局演变及其权衡协同关系[J].农业工程学报,2022,38(23):223-236. [15] 李雪,李文,石淞.不同网格尺度下哈尔滨市绿色空间碳储量和景观格局关联[J/OL].环境科学,1-16[2025-03-25].https://doi.org/10.13227/j.hjkx.202408164. [16] 魏伟,周婕,许峰.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时空格局模拟——以武汉市洪山区为例[J].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2006, 15(2):174-179. [17] 盛菲,刘士余,戴余典,等.濂水流域景观生态风险变化对洪水的影响[J].中国环境科学,2023,43(10):5466-5474. [18] 王劲峰,徐成东.地理探测器:原理与展望[J].地理学报,2017,72(1):116-134. [19] 沙清泉,黄麟,樊江文,等.青藏铁路格-拉段沿线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动态及其驱动机制[J].生态学报,2024,44(19):8726-8736. [20] 魏心雨,王雁杰,孙梦媛,等.基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河南省碳排放时空格局及驱动力分析[J].农业现代化研究,2023, 44(5):881-891. [21] 郭爱君,朱瑜珂.黄河流域城市群推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机制与路径研究——基于功能分工视角[J].甘肃社会科学,2024(1):173-182. [22] 郭贺,樊彦国,管青春,等.基于生态系统服务的黄河三角洲生态风险评估研究[J].海洋科学,2023,47(5):15-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