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农业科学 ›› 2019, Vol. 58 ›› Issue (2): 5-5.doi: 10.14088/j.cnki.issn0439-8114.2019.02.001
• 综述 • 下一篇
李金霞1, 2, 储博彦1, 2, 尹新彦1, 2, 赵玉芬1, 2, 贾红姗1, 赵振峰3
收稿日期:
2018-06-29
出版日期:
2019-01-25
发布日期:
2019-11-26
通讯作者:
贾红姗(1990-),女,硕士,主要从事园林植物栽培研究,(电子信箱)114128080@qq.com。
作者简介:
李金霞(1978-),女,辽宁朝阳人,高级工程师,硕士,主要从事森林培育研究,(电话)13731073676(电子信箱)lijinxia299@163.com;
基金资助:
LI Jin-xia1, 2, CHU Bo-yan1, 2, YIN Xin-yan1, 2, ZHAO Yu-fen1, 2, JIA Hong-shan1, ZHAO Zhen-feng3
Received:
2018-06-29
Online:
2019-01-25
Published:
2019-11-26
摘要: 在广泛收集白桦(Betula platyphylla)研究文献的基础上,从发展概况、自然分布、抗逆性、繁育技术、苗木培育和造林技术以及病虫害防治等方面对白桦的研究现状进行了综述,对当前白桦研究及应用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建议并进行了展望,以期为白桦的相关研究提供理论和技术参考。
中图分类号:
李金霞, 储博彦, 尹新彦, 赵玉芬, 贾红姗, 赵振峰. 白桦研究现状综述[J]. 湖北农业科学, 2019, 58(2): 5-5.
LI Jin-xia, CHU Bo-yan, YIN Xin-yan, ZHAO Yu-fen, JIA Hong-shan, ZHAO Zhen-feng. Research Progress on Betula platyphylla[J]. HUBEI AGRICULTURAL SCIENCES, 2019, 58(2): 5-5.
[1] | 陈有民. 园林树木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9. |
[2] | 王永格,卜燕华,李子敬,等.不同栽培基质对耐热白桦生长的影响[J].北京农学院学报,2014,29(3):73-77. |
[3] | 李殿彬. 谈白桦树育苗与造林栽培技术[J].科技创业家,2013(9):171. |
[4] | 霍华民. 创造国际领先水平的人——记“白桦强化育种技术研究”课题负责人杨传平博士[J].企业文化,2000(7):26-28. |
[5] | 丁福安. 白桦人工用材林营造技术与措施[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4):38-39. |
[6] | 姜静,杨光,祝泽兵,等.白桦强化种子园优良家系选择[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1,39(1):1-4. |
[7] | 于学斌. 北方民族的桦树皮文化:历史学考古学民族学的会通[J].满语研究,2006(1):113-121. |
[8] | 殷焕良. 中国古代北方民族桦树皮文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大学,2009. |
[9] | 徐梦莘. 三朝北盟会编[M].上海:上海古藉出版社,1987. |
[10] | 方拱乾. 清人笔记随录(续七)——《宁古塔志》[J].书品,2004(5):69-70. |
[11] | 杨丽红. 鄂伦春族桦树皮艺术美感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10):235. |
[12] | 柳成栋.漫话桦树[N].黑龙江日报第12版,2007-05-31. |
[13] | 王桂云. 独具地方特色的民国《瑷珲县志》[J].黑龙江史志,2000(4):41-43. |
[14] | 武钾赢. 鄂温克、鄂伦春、达斡尔族桦树皮文化研究[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2013. |
[15] | 王进茂,杨敏生,杜克久,等.欧洲白桦优良无性系试管苗生根与移栽的研究[J].西北林学院学报,2005,20(4):67-75. |
[16] | 王鹏. 白桦适生立地条件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9. |
[17] | 周以良. 中国大兴安岭植被[M].北京:科学出版社,1991. |
[18] | 杜昕,岳永杰,李钢铁,等.白桦根系生物量与生产力研究[J].林业资源管理,2014(5):64-68. |
[19] | 宁坤,刘笑平,林永红,等.白桦子代遗传变异与纸浆材优良种质选择[J].植物研究,2015,35(1):39-46. |
[20] | 刘晓春,贾洪柏,王秋玉.白桦天然种群木材材质性状的变异与相关性[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8,36(8):8-10. |
[21] | 任达,王暾,郭晋平,等.白桦幼苗对不同光环境的形态适应性响应[J].山西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1):28-34. |
[22] | 刘是何. 冬日白桦林[J].丝绸之路,2010(1):45-48. |
[23] | 王超,夏德安,杨传平,等.白桦杂交种子与杂交亲本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4,32(2):1-4. |
[24] | 郭金凤. 北京成功引种耐热型速生白桦[J].园林科技,2007(1):47. |
[25] | 曲桂芹,祖元刚,侯德英,等.热激处理对白桦幼苗温度适应的影响[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4,26(2):114-116. |
[26] | 曲桂芹. 白桦热激反应的分子生态学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1. |
[27] | 郝征,张钢,李亚.不同高温胁迫对白桦幼苗几个生理生化指标和电阻抗图谱参数的影响[J].西北植物学报,2010,30(9):1844-1851. |
[28] | 卜燕华,王永格,李子敬,等.耐热性白桦种子筛选研究[J].北京园林,2014(3):30-33. |
[29] | 杨成君,刘桂丰,张小焕,等.盐胁迫下耐盐白桦家系筛选[J].江苏农业科学,2013,41(6):139-142. |
[30] | 穆怀志,林琳,于建国,等.NaHCO3胁迫下白桦四倍体表型及生理分析[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6,17(5):585-589. |
[31] | 朱玉菲,孟昱,马璐萍,等.涝渍胁迫对白桦根系生长和生理的影响[J].河北农业大学学报,2016,39(1):75-79. |
[32] | 王鹏,王石磊,王庆成,等.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适生立地条件[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10,38(10):9-11. |
[33] | 王鹏,李国江,王石磊,等.帽儿山实验林场白桦人工幼林适宜微立地研究[J].森林工程,2010,26(3):11-13. |
[34] | 荆晓清,孙忠良,徐鸿涛,等.白桦播种育苗试验[J].防护林科技,2007(5):33. |
[35] | 舒乃醒. ABT生根粉在林木育苗中的应用试验[J].现代农业科技,2008(14):31. |
[36] | 王希延,边丽华,杨海燕.白桦露地育苗的技术要点[J].河北林业,2004(6):37. |
[37] | 王建成. 白桦播种育苗技术[J].林业工程学报,2006,20(3):87-88. |
[38] | 刘云鹏,梁全宝.宁南山区日光温室白桦穴盘育苗技术初探[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12):129-130. |
[39] | 贺连科. 白桦塑料大棚育苗技术[J].青海农林科技,2001(2):19. |
[40] | 武焕亭,闫金华,陈伟嘉,等.北京市延庆县白桦容器育苗技术及试验初探[J].林业实用技术,2012(2):25-26. |
[41] | 李树军,李功敏,孙林全.白桦容器育苗技术[J].林区教学, 2008(9):140-141. |
[42] | 贾斌英,徐惠德,刘桂丰,等.白桦容器育苗的适宜基质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64-67. |
[43] | 郁书君,汪天,金宗郁,等.白桦容器栽培试验(Ⅰ)——最适基质配方的筛选[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2001,23(1):24-28. |
[44] | 刘力武,孙志虎,刘彤.基肥对白桦(Betula platyphylla)幼苗生长影响的研究[J].森林工程,2017,33(1):1-6. |
[45] | 李贵雨. 白桦容器苗对农林废弃物复合基质及养分管理的生长响应[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6. |
[46] | 林艳,詹亚光,刘玉喜,等.白桦嫩枝扦插不定根形成的解剖观察[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6,24(3):15-19. |
[47] | 刘一星,赵广杰.木质资源材料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4. |
[48] | GU L B,GARRAHAN P.The temperature and moisture content in lumber during preheating and drying[J].Wood Science and Technology,1984,18(2):121-135. |
[49] | 高建民,陈广元,蔡英春,等.木材干燥学[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8. |
[50] | 詹亚光,李景云,刘吉春,等.白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4,22(2):6-10. |
[51] | 李景云,詹亚光,刘虹,等.白桦嫩枝扦插繁殖技术的研究(Ⅱ)[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5,23(3):10-15. |
[52] | 邱尚志,巩志清,刘虹男,等.观赏性树种紫叶白桦扦插和嫁接成活影响因素[J].森林工程,2016,32(4):7-12. |
[53] | 宋晓东,张杰,贾纯仁,等.白桦扦插繁殖试验[J].辽宁林业科技,1999(3):1-3. |
[54] | 詹亚光,杨传平,金贞福,等.白桦插穗生根的内源激素和营养物质[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4):1-4. |
[55] | 苏显峰,林代斌,李莉,等.白桦不同嫁接方法与成活率的关系[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3,21(6):6-12. |
[56] | 陆斐,初艳.欧洲白桦嫁接试验[J].特产研究,2006,28(3):51-52. |
[57] | 陶静,闫淑兰,刘丹,等.国内外桦树育种和遗传转化研究的现状及前景展望[J].吉林林业科技,1998(3):33-37. |
[58] | 詹亚光,杨传平.白桦愈伤组织的高效诱导和不定芽分化[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2,38(2):111-114. |
[59] | 陶静,詹亚光,姜静,等.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Ⅰ)[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5):6-9. |
[60] | 詹亚光,陶静,杨传平,等.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Ⅱ)——影响因素及培养程序[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6):1-5. |
[61] | 陶静,詹亚光,由香玲,等.白桦组培再生系统的研究(Ⅲ)——组培过程中内源激素的变化[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1998,26(6):6-9. |
[62] | 祖元刚,孔瑾,吴双秀,等.白桦下胚轴再生系统的建立[J].植物研究,2001,21(4):615-619. |
[63] | 石福臣,孔瑾,吴双秀,等.叶盘为外植体的白桦的再生[J].植物研究,2001,21(4):611-614. |
[64] | 占爱瑶,由香玲,詹亚光.不同白桦优树组培快繁体系的筛选[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9,37(11):17-20. |
[65] | 占爱瑶,由香玲,詹亚光.优良白桦单株离体繁殖性状的筛选[J].林业科技,2009,34(5):1-4. |
[66] | 王进茂. 引进欧洲白桦优良无性系组织培养的研究[D].河北保定:河北农业大学,2003. |
[67] | 王进茂,杨敏生,甄志先,等.外源激素对欧洲白桦器官再生与继代培养的影响[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6,34(4):15-17. |
[68] | 詹亚光,杨传平,王玉成.白桦组培离体再生的解剖学研究[J].林业科学,2002,38(6):142-145. |
[69] | 张淑娟,王进茂,张世红,等.欧洲白桦叶片器官发生过程中生理指标的变化[J].河北林果研究,2006,21(3):229-232. |
[70] | 张瑞萍,刘桂丰,姜静,等.白桦成熟合子胚快速不定芽诱导体系的建立[J].植物生理学通讯,2009,45(4):385-388. |
[71] | 郝爱平. 白桦愈伤组织再生系统的体细胞无性系变异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05. |
[72] | 杨玲,沈海龙.紫叶白桦茎芽快繁体系的建立及影响因素分析[J].经济林研究,2012,30(1):81-87. |
[73] | 祁国彦. 提高白桦树造林成活率的技术研究[J].宁夏农林科技,2011,52(8):19. |
[74] | 彭门库. 浅谈白桦树造林技术[J].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2(6):70. |
[75] | 宋洪涛. 桦树育苗及造林技术的浅析[J].科技与企业,2013(8):283. |
[76] | 严学荣. 白桦育苗造林技术[J].甘肃林业,2007(2):38-39. |
[77] | 靳晓旭. 白桦树育苗与造林栽培技术分析[J].南方农业,2015, 9(24):84. |
[78] | 田年军,庞维忠,徐志刚,等.吉林省东部山区白桦人工林营造技术[J].北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4(1):82-89. |
[79] | 侯坤龙,侯俊义.营造白桦人工林适宜地类与苗龄型研究[J].林业科技,2007,32(4):13-14. |
[80] | 段海博. 浅析常见林业植物病虫害的防治[J].现代经济信息,2016(16):352. |
[81] | 郎子建. 白桦枯枝病病原菌的分离与鉴定[J].西部林业科学,2007,36(3):84-86. |
[82] | 梁臣,张宏敏,郎子建,等.桦树枯枝病病原菌的生物学特性研究[J].中国森林病虫,2008,27(2):4-6. |
[83] | 舒庆惠. 白桦尺蠖的生物学特性与防治[J].北京林业大学学报,1988,10(1):56-62. |
[84] | 张军生,尹传玉,曹瑛.白桦尺蠖和中带齿舟蛾大发生原因分析[J].林业科技,2000,25(4):25. |
[85] | 舒庆惠. 白桦尺蠖的初步研究[J].植物保护,1987(4):7. |
[86] | 王艳芹. 白桦尺蠖防治指标的确定[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s1):106-108. |
[87] | 王朝孟,王艳琴.白桦尺蠖生物学特性的研究[J].内蒙古林业科技,1997(s1):49-53. |
[88] | 张军生,戚永强,张金华.内蒙古大兴安岭林区白桦的三种叶部害虫[J].东北林业大学学报,2001,29(6):80-82. |
[89] | 李娟,杨爽,王丹阳,等.危害白桦的新害虫——冷杉虎天牛[J].河北林业科技,2015(5):49. |
[90] | 宋德年,姚小平,阎云龙.枯立木与森林病虫害[J].林业勘查设计,1995(2):53-54. |
[1] | 孙朋杰, 王必强, 陈正洪, 张荣, 简仕略. 湖北省复杂地形影响下降水精细化分布特征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8): 74-80. |
[2] | 葛光环, 寇坤, 喻苏慧, 汪洋, 温智亮, 李想. 人工湿地香蒲中重金属分布规律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8): 141-144. |
[3] | 周国华. 中新天津生态城土壤理化性质垂向分布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7): 61-73. |
[4] | 姚钧丰, 吴艳艳.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区土壤养分特征评估——以山西省翼城县苹果园为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31-35. |
[5] | 曹慧, 杨建波. 西双版纳地区蝙蝠物种多样性夜间分布模式[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6): 105-107. |
[6] | 陈思宁, 郭军, 赵艳霞, 李兴阳, 陈跃浩, 郭玉娣. 气候变化背景下农业适应性调整效果定量化评估研究进展[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5-12. |
[7] | 王奇博, 张晨. 河南省参考作物蒸散量季节变化及其成因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35-38. |
[8] | 李春艳, 胡梦珺, 王佳, 张亚云, 李娜娜. 兰州市主城区校园地表灰尘重金属时空污染特征及健康风险评价[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39-47. |
[9] | 宋晓静, 周淑琴, 荆耀栋, 王贝贝. 吕梁山植被时空分布规律及地形差异影响[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53-58. |
[10] | 冯佳, 冯文勇, 石磊. 山西省传统村落空间分布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5): 74-79. |
[11] | 韩晶, 张谋草, 路亚奇, 张洪芬, 曹彦超. 庆阳市主要农业气象灾害特征分析及年景评估[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 44-49. |
[12] | 魏华兵, 李磊, 罗昱, 邢丽田, 吴栋桥, 王芬芬, 唐子珺. 咸宁市山地避暑旅游气候资源分布特征[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2): 50-55. |
[13] | 吴炫柯, 黄维, 刘永裕, 姚裕群. 基于SURFER技术的广西葡萄低温冷害空间分布研究[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64-66. |
[14] | 郭靖, 陈映僮, 陈烁, 陈海英, 丁思敏, 黄红英, 曾坚. 自然光照条件下福寿螺分布规律[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72-76. |
[15] | 张源. 变质率呈两参数Weibull分布的肉类商品库存管理——考虑库存水平临界点[J]. 湖北农业科学, 2021, 60(10): 166-170. |
阅读次数 | ||||||
全文 |
|
|||||
摘要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