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李怀恩. 估算非点源污染负荷的平均浓度法及其应用[J].环境科学学报,2000,20(4):397-400. [2] 洪小康,李怀恩.水质水量相关法在非点源污染负荷估算中的应用[J].西安理工大学学报,2000,16(4):384-386. [3] 钱秀红. 杭嘉湖平原农业非点源污染的调查评价及控制对策研究[D].杭州:浙江大学,2001. [4] 赖斯芸,杜鹏飞,陈吉宁.基于单元分析的非点源污染调查评估方法[J].清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44(9):1184-1187. [5] 陈敏鹏,陈吉宁,赖斯芸.中国农业和农村污染的清单分析与空间特征识别[J].中国环境科学,2006,26(6):751-755. [6] 蔡金洲,范先鹏,黄敏,等.湖北省三峡库区农业面源污染解析[J].农业环境科学学报,2012,31(7):1421-1430. [7] 葛继红,周曙东.农业面源污染的经济影响因素分析———基于1978-2009年的江苏省数据[J].中国农村经济,2011(5):72-81. [8] 赖斯芸. 非点源调查评估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北京:清华大学,2003. [9] 陆尤尤. 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机制的江苏省农业面源污染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2. [10]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生态保护司.全国规模化畜禽养殖业污染情况调查及防治对策[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2. [11] 段华平. 农业非点源污染控制区划方法及其应用研究[D].南京:南京农业大学,2010. [12] 林雪原. 山东省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分析及控制研究[D].山东济宁:曲阜师范大学,2015. [13] 陈玉成,杨志敏,陈庆华,等.基于“压力-响应”态势的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源解析[J].中国农业科学,2008,41(8):2362-2369. [14] 李丽华,李强坤.农业非点源污染研究进展和趋势[J].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2014,31(1):13-2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