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邓海龙,王慧燕.社会互构论视角下的生态文明建设机制探析[J].重庆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2014,28(5):96-100. [2] 白光润. 论生态文化与生态文明[J].人文地理,2003,18(2):75-78,6. [3] 陈开琦. 生态文明与环境文化——兼议中国环境文化的二元构建[J].社会科学家,2015(1):146-153. [4] 谷树忠,胡咏君,周洪.生态文明建设的科学内涵与基本路径[J].资源科学,2013,35(1):2-13. [5] 黄理稳,王仙.生态文化视域下的生态文明建设[J].长沙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6(6):15-18. [6] 秦天宝,段帷帷.多元共治视角下湾区城市生态文明建设路径探究[J].环境保护,2016,44(10):33-36. [7] 倪珊,何佳,牛冬杰,等.生态文明建设中不同行为主体的目标指标体系构建[J].环境污染与防治,2013,35(1):100-105. [8] 李平星,陈雯,高金龙.江苏省生态文明建设水平指标体系构建与评估[J].生态学杂志,2015,34(1):295-302. [9] 侯鹰,李波,郝利霞,等.北京市生态文明建设评价研究[J]. 生态经济(学术版),2012(1):436-44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