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郝润梅,赵明.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景观生态系统功能研究[M].北京: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彦随. 土地利用优化配置中系列模型的应用——以乐清市为例[J].地理科学进展,1999,18(1):26-31. [3] 但承龙. 代际公平原则与可持续土地利用规划——南京市的实例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4,14(2):99-103. [4] 段应元,刘学录.基于水资源承载力的民勤绿洲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J].中国沙漠,2011,31(1):174-179. [5] 王晓霞,祖培福,赵宝江,等.牡丹江GDP的GM(1,1)预测及其影响因素的灰色关联分析[J].数学实践与认识,2013,43(8):42-49. [6] 徐建华. 现代地理学中的数学方法(第二版)[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2. [7] 陈彦光. 基于Excel的地理数据分析[M].北京:科学出版社,2010. [8] 唐菁菁,肖峰.基于灰色GM(1,1)模型的区域城镇化水平预测分析——以长株潭为例[J].经济研究导刊,2016,(31):49-50. [9] 张海兵,鞠正山,张凤荣.中国社会经济结构与土地利用结构变化的相关性分析[J].中国土地科学,2007,21(2):12-17. [10] 张贵祥,黄凌云,刘彦随.区域土地利用结构优化数学模型——以浙江省乐清市为例[J].山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0,14(3):90-94. [11] 呼和浩特市人民政府.呼和浩特市土地利用总体规划(2006-2020年)[EB/OL].http://huhhot.nmggtt.gov.cn/zwgk/ghjh/tdlygh/201510/t20151010_426447.html. [12] 龙茜. 基于灰色线性规划的土地利用结构优化研究—以云南省大理白族自治州为例[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1. [13] 胡小平,郭晓慧.2020年中国粮食需求结构分析及预测—基于营养标准的视角[J].中国农村经济,2010(6):4-1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