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郭松,范泽源,何家琪,等.基于网络分析法的南宁西乡塘区公园可达性[J].中国园林,2019,35(1):68-72. [2] 赵咪咪. “健康中国”视阈下城郊森林公园游憩适宜性评价[D].杭州:浙江农林大学,2018. [3] 郑文俊. 基于旅游视角的乡村景观吸引力研究[D].武汉:华中农业大学,2009. [4] 韩岳. 浙江省乡村旅游景观吸引力评价研究[D].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2017. [5] 张文彬,李松林,余建坤,等.模糊数学在旅游吸引力评价中的应用研究[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5(6):62-66. [6] 吕君,刘丽梅.神农架旅游区旅游资源吸引力体系及其评价研究[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汉文版),2006,35(3):369-373. [7] 陈端吕,董明辉,彭保发.森林景观的旅游吸引力及其评价[J].中南林业调查规划,2006(4):25-28. [8] 田敏娟,吴光卫.西安市楼观台旅游吸引力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学通报,2011,27(23):291-294. [9] 丘萍. 水利旅游吸引力评价模型与实证研究[J].资源开发与市场,2012,28(8):751-754. [10] 许咏媚,张河清,王蕾蕾,等.基于IPA方法的肇兴侗寨旅游吸引力评价研究[J].经济论坛,2018(6):30-36. [11] 贺小荣,谭志云.非物质文化遗产旅游吸引力的评价与启示[J].南京社会科学,2013(11):139-144. [12] 李芬,孙然好,陈利顶.北京城市公园湿地的休憩吸引力评价[J].应用生态学报,2012,23(8):2093-2099. [13] 毛之夏. 城市公园游憩吸引力研究[D].北京: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17. |